1.关于迪拜的一个问题

2.请教有关金融危机时期油价低的问题

3.什么是金融危机·

关于迪拜的一个问题

2021年油价危机_油价多少就会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流动规则。首先金融市场监管问题,在现在的市场上,是审慎监管不足,还是监管过度。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对于对冲基金的投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已经引起国际收回的关注。 德法主张严加监管, 美英发对,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还主张放松安然事件后制定的,《萨克斯法》。结果是放纵了对冲基金的疯狂的投机行为,“成就”了这次次贷危机。

残酷的事实证明,金融自由化, 不是随心所欲,不是自由放任。监管不到位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严格的审慎监管应该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同步。监管不是干预。

而且最近有观点认为,某些国际金融机构的CEO应该绳之以法。次贷泡沫的制造者与欺诈没有什么不同,把虚拟的财富当作财产卖给投资人,应该负法律责任。

如果把泡沫产品定义为“财产”, 就得保护产权。泡沫破灭,“财产”“消失”了, 应该有人负责。投资者应该负责,泡沫制造者更应该负责。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制裁和约束那些始作俑者。维护公平的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

政府是否要加强泡沫的前瞻性监管,而不是泡沫破灭以后花巨大的代价包括不顾巨大的道德风险去救。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无法判断。泡沫形成过程中把泡沫刺破, 而不是等到泡沫膨胀的巨大无比爆破, 让损失降到最小。过去格老年代主张不要管泡沫, 说也不知道泡沫什么时候形成。事实是,等到泡沫形成以后,局面就不可控了。是否应该创新思考监管思路。

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要重新修订。金融资本不能大规模金融以供求关系定价的商品市场。否则扰乱经济秩序,扰乱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适, 金融资本大规模的金融商品市场, 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均衡价格的基本价格形成机制,违背了经济学基本原理,极大的扭曲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所作的调查显示, 近期石油价格上涨70%是由于投机资本的推动。这些金融证券资本即没有对石油的任何需求, 也不需要石油供给, 纯粹炒作价格赚钱。 所以投机资本有强烈的动机推动石油价格上涨。最近有报道,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调查报告向上, 非行业交易持仓81%。

金融资本或者投机性资本运作的市场是一个资产市场, 不是一个一般商品市场。换句话说, 这类市场根本没有商品的效用特性, 不可能靠商品的使用效用的满足来达到供求平衡, 从而形成均衡价格。投机资本与商品市场不分开,经济学的基本价格理论的前提条件全部被破坏, 结果就是投机资本利用似是而非的需求供给关系, 不断推高价格。全球金融的新秩序的突破, 可能要从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相对分割开始。

商品市场, 包括大宗商品市场, 应该与纯粹投资性市场隔开, 允许对冲性质的资金进入。

比如中国要形成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汇率机制,就不能受即没有人民币需求,也不需要人民币供给的NDF市场预期的干扰。

金融资本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济活动, 金融活动对货币职能的需求属于“投机需求” 。投机需求不像一般商品需求, 效用是有限的能够达到均衡水平。商品供给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充分满足效用最大化需求以后,市场就会达到供求均衡,价格就稳定在供求的均衡的水平上。投机需求实际上是”赚钱需求”, “赚钱需求”的效用函数应该是趋于无穷大,是不存在找不到均衡价格的。

我们注意到,“投机需求”, 特别是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对人民币“投机需求”, 实际上根本没有对人民币的需求, 也不需要人民币的供给。NDF市场最终进行的是美元交易, 完全是一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价格上的“游戏”或者“”。

所以依靠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商品市场和汇率,融资本出除对冲需求的金融资本,应该限制大规模金融资本的进入,否则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一支证券化产品是分散风险的,一家银行证券化产品是在分散折价银行的风险, 所有的银行所有的贷款都证券化, 上千家的机构,创造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证券化产品,产品市值超过GDP总量, 就不是在分散风险了。 特别是如果所有产品的持有人最后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 风险分散的空间是给定的。只是分割给各个部分的风险不同而已。结果是一个系统风险, 是整体市场的风险。

就像每单独一辆车的尾气排放都合格,但是三百万辆车的尾气排放就是污染。特别当排放的空间是给定的时候。

统计学中间有一个著名的结论,小样本和大样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大数定理,小样本是发散的,大样本是收敛的。单个“创新”的产品是达到所设计的目的, 但是规模不能无限放大。任何产品都应该有设计产能, 达到产能极限强行增加生产, 安全就要出问题。交易系统, 发生交易差错, 没有任何操作程序上的问题, 原因就是超过单位时间交易能量,交易信息的反馈延迟,是完全正确的操作导致了严重的失误。东京交易所曾经几次发生突然停止交易的事件, 都与超过交易系统的最大设计容量有关。

这次次贷危机也是一次金融创新无风险的神话的泡沫。

有两个观念要转变。首先,金融创新, 还是要回到基本观念上,金融创新不能消除风险, 说的比较温和一点是只能管理风险, 说的比较直接一点是转嫁风险。所以一定要有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可以承受的转嫁风险总的容量的设置。金融创新超过市场容量, 就是创造系统风险, 创造市场风险, 制造金融危机。

其次,从金融创新的转嫁风险的基本作用出发,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所以衍生产品应该以对冲风险的目标推出,而不是十分合适从投资工具的目标推出。杠杆交易的特点, 放大资金,放大收益的同时,放大风险。

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非常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自由化符合金融强势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和欧洲有巨大的动机全面推进金融全球化迅速扩张,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张。采取爆炸式全球性的金融扩张。

所谓金融大爆炸的核心内容是推动新兴市场加速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包括,银行, 证券,保险,所有的金融领域, 放松外国金融公司准入门槛,放松资本管制,资本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国内金融体系全球化。

这种全面开花的,爆炸式的全球性的金融扩张对新兴市场式非常危险的。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过程,应该有序发展。渐进发展,不能超前,不能过激, 不能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跑。

外国的银行机构的适当比例的准入, 真正提供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产品,比如, 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的财务顾问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咨询服务,更灵活的汇率机制的改革,本币逐渐的完全可兑换, 等等。总之需要有序,需要加快的是国内金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与金融开放的同步适非常重要的。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要保持主动的,可以控制任何外部冲击的地位。

如果不对这些问题重新思考,不但泡沫危机会一次一次制造出来,新兴市场国家会一次一次被动地危机冲击,为危机买单。更重要的是,不对制造次贷危机的原因和金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重新思考,继续沿着危机思路,新兴市场的金融发展, 就不是简单重复错误的问题,是制造危机,我们承担不起。要保护自己,建立公平的适合给发展阶段的国家金融业发展的国际金融体制,新兴市场要经济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像WTO的多边谈判协商,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一样,建立多边协商机制,考虑各国利益,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规则不能仅仅由强势国家和地区制定。

中国已经成功地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应该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震次贷危机的冲击。我们要研究自己的经验和次贷危机的教训,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和一些国家更好,另外一些国家不受伤害的金融大国. 内需拉动应提高粮食价格

《了望》记者:中国应如何在次贷危机中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提问:在次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如何采取一些对策,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所谓金融创新是一直被金融行业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内,金融创新最重要一点就是衍生产品,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您曾说金融创新华尔街经济已经崩溃了,如果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左小蕾: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中国如何去防范金融危机,我刚才说可能一直减震它的影响,它对中国的影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出口,因为外需。

这个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没有直接的办法,因为它是外部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问题。

出口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影响,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内需,从经济增长稳定来说,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响,那我们内需增加。

怎么刺激内需?这就有很多话题了,我今天在长安俱乐部说了这个话题,刺激内需主要刺激什么呢?

刺激一般消费,这一般消费主要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有很大成长空间。从城市来说一般消费品东西还是比较大程度的得到满足,如果你从提升消费角度来说,一定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的。

怎么样提升他们的消费者水平呢?最关键他们的收入要成长,因为这些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很大的,你给他增加200块钱,他这200块钱都拿去买吃、买喝、买穿,城里人给他增加1000块钱,他未必拿出50块钱去,因为他基本消费已经满足。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农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么怎么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政府有资产补贴,还有农村教育全部免费,支出的减少也算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不够的。因为你不能永远补贴他,而且你对他生产资料的补贴,现在化肥、农药增长幅度非常大,你补贴赶不上它的上涨。所以种粮食不挣钱,你补贴他也不种粮食了,这样对粮食安全也有影响,你只有让他种了粮食才有长期、稳定的成长机制。

我们应该不管从哪个角度,鼓励他种粮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粮价收购价格提起来,提高的幅度要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也就是化肥和农药、种子这些价格的上涨幅度,让他种粮食有钱赚,一定要这样子,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增长,农民的消费一定会增长,一定带来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外粮价收购提高了,那通货膨胀呢?我们说提升收购价格,到流动环节的时候,政府可以不要涨销售价。

比如收购价格提高两块钱,销售价格不提升还卖原来的价格,但是政府补他两块钱,钱从哪来呢?我们现在把油价提起来了,油价提起来不是把中石化补贴就减少,我们就拿这笔财政的资金来补贴流通环节食品和粮食的价格,因为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们这样补贴以后CPI不会涨,通胀不会涨。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增长,消费增长,经济也涨上去了,而且这种补贴方式从转移支付公平性上来说也是非常公平。粮食和食品每个人都要吃,从公平和效益上来说都是非常好,我说这一点希望被采纳。次级贷危机对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来弄。

中国创新是这样的,我们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创新不对了,不是这个意思。我刚才说了,要对规模加以限制。

最开始衍生产品的发展不是以投资品的概念推出来的,70年代衍生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它是为了防范汇率和利率变化的风险。所以很多的衍生产品在那时候诞生,它是冲着怎么帮着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利率风险这样的思路产生的,所以基本是对冲性质的产品,那个产品实际上是不赚钱的。但是它能够保证贸易企业不会亏损,很长时间里面华尔街产品是这样发展的。

但到了21世纪,说得好听一点是蓬勃发展,说得不好听衍生产品开始疯狂发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要防范衍生产品风险。

我们的股指期货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对,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是单边市场,只有市场上涨才能赚钱,市场下降不能赚钱,所以我们推出看空机制——下跌的时候大家也能赚钱。

但股指期货作为一个投资品推出来的风险很大。最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防范风险,最初的时候散户不能进去,为什么不能进去?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在很长时间里面这个产品就是防范风险。

我们的市场很初级,我们的投资者还要不断地成熟,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特别要小心,我们创新不要创风险,一定要防范风险。绝对不是我们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能神话,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神话,事实证明你把它神话了会造出来大风险。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经济学家太理性。

内需拉动应提高粮食价格

《了望》记者:中国应如何在次贷危机中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提问:在次贷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如何采取一些对策,使自己损失达到最小?所谓金融创新是一直被金融行业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内,金融创新最重要一点就是衍生产品,是一种虚拟的东西。您曾说金融创新华尔街经济已经崩溃了,如果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金融如何创新,还怎么创新?

左小蕾: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中国如何去防范金融危机,我刚才说可能一直减震它的影响,它对中国的影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出口,因为外需。

这个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没有直接的办法,因为它是外部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问题。

出口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到影响,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内需,从经济增长稳定来说,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响,那我们内需增加。

怎么刺激内需?这就有很多话题了,我今天在长安俱乐部说了这个话题,刺激内需主要刺激什么呢?

刺激一般消费,这一般消费主要是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有很大成长空间。从城市来说一般消费品东西还是比较大程度的得到满足,如果你从提升消费角度来说,一定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农村的。

怎么样提升他们的消费者水平呢?最关键他们的收入要成长,因为这些低收入群体消费倾向很大的,你给他增加200块钱,他这200块钱都拿去买吃、买喝、买穿,城里人给他增加1000块钱,他未必拿出50块钱去,因为他基本消费已经满足。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农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么怎么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政府有资产补贴,还有农村教育全部免费,支出的减少也算收入的增加。这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不够的。因为你不能永远补贴他,而且你对他生产资料的补贴,现在化肥、农药增长幅度非常大,你补贴赶不上它的上涨。所以种粮食不挣钱,你补贴他也不种粮食了,这样对粮食安全也有影响,你只有让他种了粮食才有长期、稳定的成长机制。

我们应该不管从哪个角度,鼓励他种粮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粮价收购价格提起来,提高的幅度要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也就是化肥和农药、种子这些价格的上涨幅度,让他种粮食有钱赚,一定要这样子,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增长,农民的消费一定会增长,一定带来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外粮价收购提高了,那通货膨胀呢?我们说提升收购价格,到流动环节的时候,政府可以不要涨销售价。

比如收购价格提高两块钱,销售价格不提升还卖原来的价格,但是政府补他两块钱,钱从哪来呢?我们现在把油价提起来了,油价提起来不是把中石化补贴就减少,我们就拿这笔财政的资金来补贴流通环节食品和粮食的价格,因为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们这样补贴以后CPI不会涨,通胀不会涨。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增长,消费增长,经济也涨上去了,而且这种补贴方式从转移支付公平性上来说也是非常公平。粮食和食品每个人都要吃,从公平和效益上来说都是非常好,我说这一点希望被采纳。次级贷危机对外需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来弄。

中国创新是这样的,我们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创新不对了,不是这个意思。我刚才说了,要对规模加以限制。

最开始衍生产品的发展不是以投资品的概念推出来的,70年代衍生产品有很大的发展,它是为了防范汇率和利率变化的风险。所以很多的衍生产品在那时候诞生,它是冲着怎么帮着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利率风险这样的思路产生的,所以基本是对冲性质的产品,那个产品实际上是不赚钱的。但是它能够保证贸易企业不会亏损,很长时间里面华尔街产品是这样发展的。

但到了21世纪,说得好听一点是蓬勃发展,说得不好听衍生产品开始疯狂发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要防范衍生产品风险。

我们的股指期货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对,因为我们这个市场是单边市场,只有市场上涨才能赚钱,市场下降不能赚钱,所以我们推出看空机制——下跌的时候大家也能赚钱。

但股指期货作为一个投资品推出来的风险很大。最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防范风险,最初的时候散户不能进去,为什么不能进去?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在很长时间里面这个产品就是防范风险。

我们的市场很初级,我们的投资者还要不断地成熟,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特别要小心,我们创新不要创风险,一定要防范风险。绝对不是我们不要创新,我是说不能神话,可以分散风险但不能神话,事实证明你把它神话了会造出来大风险。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经济学家太理性。

p.s 我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材料..但是很想帮你额..就瞎搜来着...

这种东西也许真的应该自己去总结八...建议你多看看一些对迪拜问题的评价

然后结合中国的情况..看看能不能自己总结点什么..反正这种事因为只有你才会有这种想法...虽然我想帮,,,也就只能帮你查一些资料了

其实这种资料笨鸟你也能查的到的八...我知识面也不很广..也没有接触到这个金融方面的问题呢...抱歉拉..我尽力了

请教有关金融危机时期油价低的问题

你要明白油价前期被爆炒的原因

1.美元贬值

2.世界经济繁荣,需求增加

现在两个都因素逆转了,投机资金撤离,不炒了,甚至是大量炒低,因为期货炒低也可以赚钱,所以欧佩克的减产在目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就好像,炒高的时候,欧佩克增产,也无法抑制油价的

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炒作的人不看好油价,不炒了,而实际需求又不是紧张的无法满足,欧佩克无法左右油价,从来都是的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