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有几个省

2.是谁最早从石油中提炼柴油和汽油

3.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历程 从古代,近代,现代

4.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事态缘由

黑龙江有几个省

延寿县柴油价格走势_延安柴油价格

黑龙江就是省会走进黑龙江

基本概况

地处祖国东北隅,东、北依邻俄罗斯,边界长达三千千米。古为肃慎地,汉朝属夫余地,辽属东京、上京道,金属上京路,元属岭北和辽宁行省,明为女真地,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现辖一地区、十二地级市,二十县对外开放。全省面积46万多平方千米。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在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赫哲、鄂伦春、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上京龙泉府和上京会宁府分别是唐代渤海国和金代早期的都城,是当时黑龙江省经济和文化繁盛的标志;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疆现代都市特色鲜明;与俄罗斯水陆相连的3000多公里边境线,是中俄间开展各种交流的通道。另外,黑龙江省还有着别具一格的产业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基础。人口统计

2007年人口平稳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长率2.49%。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824万人,户籍人口3600万人。

人口增长率: 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49‰

地形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土地

全省土壤面积4437万公顷(折合6.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积居全国第1位,牧草地面积居第7位。待开发土地居第4位,可垦后备耕地居第2位。2004年末,全省耕地990.5万公顷(1.49亿亩),人均3.9亩。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农业后备面积479.3万公顷(72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土地待开发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省,居全国第4位。

气候

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摄氏度。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摄氏度。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光照时间长,适宜农作物生长。太阳辐射丰富,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800小时。春季大风日最多,多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风能丰富。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摄氏度,一月零下32—零下17摄氏度,七月16—23摄氏度,西北部气温最低。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自然

山脉覆盖全省60%的面积,山体坡度适中,雪质好,降雪量多,适于建中高级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林地面积二千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之首,且大多为天然林;省内江河纵横,水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构成全省五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等景色怡人,气势宏大;扎龙、三江以及兴凯湖湿地面积辽阔,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五大连池火山地貌独特,矿泉蕴藏丰富,是最有开发潜质的世界级。

耕地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990.5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全省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矿产

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石油、石墨、矽线石、铸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颜料黄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黑龙江省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39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森林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是黑龙江省森林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

能源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04年全省生产原煤7116.9万吨,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除此之外,电力和燃气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几十年来,水火电站有了同时发展。至1999年省内大小电站电厂近200个,装机总容量近千万兆瓦。全省水电发电量达14亿兆瓦小时。 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所属哈依煤气工程,日产煤气189万立方米,建设总规模为"亚洲之最"。

生物

野生动物兽类6目20科、88种,占全国种数的21.6%,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原麝6种。鸟类19目57科361种,占全国种数的29%。属一类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金雕等12种。野生植物21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107科、636属、1747种,植物111科、644属、1764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蕴藏量约250万吨,可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野生条草造纸原料100多万吨,各种药材125万吨。

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0个)。

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经济发展

黑龙江林矿产丰富,工业以石油、煤炭、木材、机械、食品为主体,原油、木材、发电设备、铁路货车、胶合板、纤维板和天然气、汽油、柴油、轴承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本省铁路、公路分别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五位。

主要粮食作物为杂粮,以玉米、水稻、高粱较多。黑龙江为全国重要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黑龙江大豆在全国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平原地区,每年大量外运。经济作物以甜菜、亚麻、向日葵为主,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位。

大、小兴安岭森林茂密,为我国最重要林业基地,木材畜积量、伐量均居全国首位,以红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是全国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本省矿产以煤、石油、金为最主要。松嫩平原有相当丰富的石油,以大庆油田最有名。煤分布很广,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煤矿著名。

是谁最早从石油中提炼柴油和汽油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0?9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1]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数百船石油。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武卡谢维奇(Ignacy ?0?9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到1910年为止,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13年能源危机和1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供应水平进行报道。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至少作为一种经济能源。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来源是一个重要因素。中东首次发现石油,是在1908年的波斯(今伊朗),而今天约80%可以开的石油储藏位于该地区,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1938年发现石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历程 从古代,近代,现代

1、古代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2、近代

战争以后,西方科学大量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竭力地在吸收西方科学成果。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到了一起。

民国时期的造术、造船术、蒸汽技术、飞机技术都是海外留学学子在国内进行了技术尝试。

3、现代

中国先后推出“863”和“科教兴国战略”,两者大大促进了该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设有众多公立的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许多研究型大学。每年都有大量国家拨款用于科研。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级计算机、航天、可控热核聚变等方面国际竞争能力也在快速提一升当中。

扩展资料

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国家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由于其是1986年3月由中国的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的,所以又称“863”。

“863”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求及能力出发,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通过实施“863”,中国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技术研究开发战略,完成了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总体布局,建立起了一批高技术研究和高技术产品开发的基地;

培养、造就了新一代高技术科技队伍,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

比如,去年,中国研制成功了“方舟”、“龙芯”芯片,结束了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世界前500强中列第5位。

百度百科--中国科技史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

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事态缘由

2011年3月12日,因为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导致福岛县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因此,日本紧急决定疏散周围10公里的居民,截至3月13日,日本已经将疏散范围扩大到20公里。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在一份声明中说,受3月11日大地震影响而自动停止运转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线水平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而最新公报说,这一核电站大门附近的放射线量继续上升,3月12日上午9时10分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70倍以上。

这是日本有关部门首次确认有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日本福岛县东京电力公司所属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周边的双叶町、大熊町、富冈町的全部居民3月12日上午开始到划定的危险区域之外避难,总计约两万人。

为了防止安放核反应堆的容器内气压升高,导致容器无法承受压力而破损,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已下令东京电力公司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释放到外部。

3月15日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压力控制池受损。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目前,当天风向朝北,风从太平洋吹向日本内陆,估计对日本影响较为严重。

东京电力公司16日上午说,16日5点45分(北京时间4点45分)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灾。公司方面同时证实,两名核电站工作人员下落不明,目前仍未找到。

据共同社16日最新消息,东京电力公司透露,据推测,截至(当地时间)15日下午3点半,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有70%的燃料受损,2号机组有33%受损。

据报道,美国媒体指,日本在核危机初期发放信息混乱、前后矛盾,而且协调能力不足。有核能业界人士认为,当局在防止核燃料熔化方面“已近失控”。 东京电力公司准备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3座反应堆中,首先释放事态最为严重的1号机组的蒸汽。而2号和3号机组,如果冷却反应堆的功能无法尽快恢复,也将取同样措施。

东京电力公司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将通过一个巨大水池,再从排气筒释放出去。过水的时候,放射性物质将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时工作人员将一直在排气筒的出口观测放射性物质的数量。

此外,福岛第二核电站已经丧失冷却功能,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开始释放福岛第二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以减少容器压力,防止更大破损。该公司还准备将核电站内另外两座反应堆的蒸汽释放到外部。

这是日本首次取核电站打开阀门向外释放蒸汽的紧急避险措施。尽管这一举措也有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环境,但这样可以避免容器破损导致核电站失去封闭机能。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表示,根据事前评估,即使释放出放射性物质,也将是微量的。保安院指出,由于已经决定扩大避难地区,并且风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够确保居民安全。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初步分析

0 事故背景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两次爆炸。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承认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方圆若干公里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疏散范围一直在扩大)。

1 日本福岛核电站概况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一原子力発电所)位于福岛县双叶郡大熊町沿海。福岛第一核电有6台机组,1号机组439兆瓦,为BWR-3型机组,10年下半年并网发电,11年投入商业运行;2号至5号机组为BWR-4型,784兆瓦,14-18年投产;6号机组为BWR-5型,1067兆瓦,19年投产。六台机组在同一厂址,全是沸水堆,均属于东京电力公司。

(以上叙述看似数据罗列,但是为事故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一号机已经运行整40年了,退休正当时。)

图中从右至左依次为1至4号机组,5、6号机组在北侧稍远。

另有福岛第二核电站,这两天爆炸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与第二核电站无关,不表。

2 沸水堆预备知识

考虑到中国大陆上只有压水堆(PWR)和重水堆(CANDU),(注意是中国大陆,台湾的是沸水堆,台湾在建的龙门电厂是更先进一点的ABWR),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沸水堆(BWR)。

沸水堆和压水堆都属于轻水堆,都是靠H2O做慢化剂和冷却剂。都是用低浓缩铀做燃料。目前全球400多台核电机组中,两百多压水堆,近一百台沸水堆。

下图是福岛一号核电站一号机的原理图:沸水堆基本运行过程:

来自汽轮机系统的给水(深蓝色的管子)进入反应堆压力容器后,沿堆芯围筒与容器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下降,在喷射泵(白箭头的起点)的作用下进入堆下腔室,再折而向上流过堆芯,受热并部分汽化。汽水混合物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后(汽水分离的过程跟压水堆蒸汽发生器差不多),蒸汽(浅蓝色管道)通往汽轮发电机(几个**块分别为高压缸,三个低压缸,发电机,和AP1000一样),做功发电。蒸汽压力约为7MPa,干度不小于99.75%。汽轮机乏汽冷凝后经净化、加热再由给水泵送入反应堆压力容器,形成一闭合循环。再循环泵(堆芯两边的两个泵)的作用是使堆内形成强迫循环,其进水取自环形空间底部,升压后再送入反应堆容器内,成为喷射泵的驱动流。目前日立和GE开发的ABWR(Advanced BWR先进沸水堆)用堆内循环泵取代再循环泵和喷射泵。

和压水堆类似,沸水堆也有几道安全屏障:一、燃料包壳,与AP1000的锆铌合金不同,他用的是锆-2。二、压力容器。这个和压水堆一样。三、干井,也有叫首层安全壳的。也就是上图中黑色的梨形外壳。

也有把外面的方形水泥壳当成第四道边界的,其实水泥壳只是防风吹雨打的,能够起一点作用,但不是很大。

和压水堆相比,沸水堆有以下特点:

1.控制棒从堆芯下方插入

由于堆芯上方有汽水分离器,而且上部是蒸汽为主,中子慢化不充分。但问题是不能像压水堆那样失电后靠重力落棒,未能停堆的预期瞬态事故概率增加,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控制棒在正常运行时是电驱动或机械驱动,失电时由备用液压把控制棒顶上去。每组控制棒,或者每两组控制棒有单独的液压驱动装置。

这不是沸水堆最大的特点,但在这里有必要列在第一条。因为网上有的分析提到了无法落棒等,没有那回事。根据IAEA上的新闻,反应堆在当时自动停堆了(All four units automatically shut down on March 11),没有提控制棒失效的事。而且如果控制棒真的失效的话,操作员没有理由不往里面注入硼水。

2.沸水堆的反应性不用硼做化学补偿

压水堆一回路中是硼酸溶液,但沸水堆流过堆芯的是清水。

由于平时是清水,所以一旦注入硼水,会对反应堆将来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当然前提是如果反应堆这次能平安无事的活下来。),说严重点,注入硼水,反应堆基本也就不能再用了。但是注入硼水的好处是在冷却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停堆裕度。比如AP1000,CMT(堆芯补水箱)硼浓度3400ppm,ACC(安注箱)2600ppm,IRWST(内置换料水箱)2600ppm,反正对压水堆来说,出事后只要需要,第一时间就向堆芯注入浓硼水。

其实一般沸水堆核电站,都是有硼水储备的。当事故发生后,操作员有两个选择:一是注入清水,万一侥幸逃过一劫以后还能再用,这个比较保守。二是注入硼酸,反应堆可能以后就不能再用了,但是能够比清水更好的降温,还能保证停堆裕度。

这个特点为后面的事故恶化埋下了第二个伏笔。

3.沸水堆正常工作于沸腾状态

这句话基本上相当于废话,沸水堆当然是沸腾态的。

但是这也决定了沸水堆的事故工况与正常工况有类似之外,而压水堆则正常工作于过冷状态,失水事故时发生沸腾,与正常工况差别较大。

这个特点,会使操作员抱有更大的侥幸心理。

4.卸压方式和压水堆不同

压水堆也有堆芯超压的问题。但是对二代压水堆来说,一回路超压,可以通过稳压器顶的先导式安全阀引入卸压箱。卸压箱虽然体积不大水量不多但还在安全壳内。对AP1000来说,一回路超压后通过稳压器顶的弹簧加载式安全阀和爆破膜通入安全壳内大气,第四级ADS爆破阀也是通向壳内大气。而如果前ADS动作,是通向内置换料水箱。总之,不管二代还是AP1000,卸压后,放射性还是被包容在安全壳内。

而沸水堆则不同。注意上图中梨形下边的torus,是一个容积约4000m³的水箱,相当于AP1000内置换料水箱的两个大。但是这个驰压水箱不在压力边界内,卸压时,蒸汽直接通过压力容器和干井这两道屏障。对半衰期长的污染物来说,几乎相当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个特点,为后面的事故恶化埋下了第三个伏笔。

5.沸水堆经济性高

沸水堆省去了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节约了投资。同时由于蒸汽压力能够比压水堆高,所以热效率也更高。但是此特点与事故分析无关,纯当背景知识。不表。

6.汽机厂房辐射较大

且不说裂变产物,光活化产物N16就够人受的。所以压水堆运行时进安全壳=他杀,沸水堆运行时进汽轮机厂房=自杀。与事故无关,不表。

其他预备知识:

1.关于核电厂柴油机

二代核电站,不管是沸水堆还是压水堆,都有一个问题。如果发生严重事故伴生全厂失电,需要应急柴油机在20秒内迅速启动,为安全相关系统提供电力。主要是安注系统,向堆内注水,保证堆芯冷却不裸露在外。

对柴油机的依赖,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第四个伏笔。

2.关于核电站中氢气来源

一般来说,核电厂里的氢气有以下来源:①发电机定子铁芯和转子绕组需要氢气冷却,不过是在汽轮机厂房内。②为一回路加入氢气,以抑制氧气含量。但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把氢气放的离压力容器远些,AP1000化容系统的加氢是放在厂房中。③蓄电池充电时产生氢气,但量比较小。④事故后,裸露的燃料包壳锆-2和蒸汽发生锆水反应会生成比较大量的氢气。

这个锆水反应,为事故后爆炸埋下了第五个伏笔。甚至可以说是罪魁祸首。

3 事故发生和恶化的过程

1.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控制棒上插,反应堆安全停堆。堆芯热功率在几分钟内由正常的1400兆瓦下降到只剩余热,但仍有约4%,虽然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变慢。

2.停堆后应保证厂用电源不失,由安注系统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应急柴油机很争气的起来了,向堆芯内注入清水。注意是清水,不是硼水,换句话说,操作员用了比较保守的方法。

3.好景不长,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应急柴油机不可用。还好,还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

4.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传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机,坏消息是柴油发电机的接口和核电站的接口不兼容!堆芯冷却暂时停止。

5.而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因此,3月12日,日本承认测到了放射性的碘和铯。一方面说明操作员早就开始卸压了,另一方面说明燃料包壳已经有损坏的了。

6.悲剧的是,12日早,菅直人要来视察……

根据刚才说的预备知识,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7.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 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量氢气。所以,含有氢气的蒸汽,通过卸压水箱简单的降温和过滤就被排放到厂房大气中。

8.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爆炸完全摧毁,只剩下钢结构。

爆炸前后

上图为反应堆厂房示意图,中心棕褐色的为反应堆压力容器,依然完好。

稍外圈压力型的为干井,也叫primary containment,在爆炸后也依然完整,毕竟是15厘米厚的不锈钢外加一米厚的水泥。也就是说第三道屏障仍然完整。

氢气在厂房上部爆炸,使强度不是很高的厂房上部混凝土完全炸开,只剩下钢结构。

9.而此时,反应堆的冷却问题仍没有解决。具体遇到哪些困难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爆炸后,利用消防水泵,直接向发生了燃料熔化的1号机组注入海水(并加入硼)进行冷却。具体海水注入那个位置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出现新的灾害,一号机组能够稳定下来。虽然卸压工作可能还要进行,也就是说还是要向外界排放含有碘131和铯137的蒸汽。

一号机组的事故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二号机组和三号机组的危机仍然没有过去。目前三号机组也发生了爆炸,后果和一号机组类似。14日晚8时,二号机组堆芯已经全部露出水面,进入干烧状态。

4 事故教训

1.关于取何种措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堆芯内注入硼水。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一方面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客观的说,操作人员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反应堆,但是没有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公众的安全。

有人说这次事故是东京电力公司见利忘义的人祸,从这个角度讲,不无道理。

2.关于退役年限的问题

到今年3月2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即将迎来他的商运40周年纪念日。按说,四十年也就意味着核电站的寿终正寝,但是东京电力公司考虑到经济利益,决定一号机组延寿二十年。而且讽刺的是,今年2月份,刚刚拿到了延寿批准。

虽然事故发生在40年寿命之内,和延寿无关,但此次事故为正在延寿或即将延寿的核电站敲响了警钟。因为毕竟,由于设备老化问题,一号机组近几年事故不断。

3.关于在役核电站冷却方式改进的问题

目前在役二代核电站,包括在建的三代EPR和已经投产的三代ABWR,事故后无一例外都需要应急柴油机来做安全保障。而现役核电站,包括中国的二代加,柴油机都是低位布置,甚至把油箱还放在地下,大都无法抵御海啸袭击。且不说海水退后电缆的绝缘问题,单是一台进了水的柴油机就够人头疼的了。

而柴油机不可用,往往也意味着离堆芯过热超压不远了。虽然把现役的电厂都改成非能动在技术上完全不可能,但是可以考虑增加其他冷却措施,或是增加备用电源。

4.关于辐射监测的问题

不知和中国一山之隔的海参崴有没有辐射监测站,但是,离中国直线距离最近的吉林延边和黑龙江牡丹江好像是没有的。长春和沈阳有,但如果大城市监测到似乎有点晚了。朝鲜核电站投产似乎也不远了,某些边境增加辐射监测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5.关于外部救援的问题

日本核电站事故,虽然日本本土大部分核电站自顾不暇,但是美国的核航母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目前中国虽然核电站众多,但是堆型众多,所属公司之间交流甚少。如果某个核电站发生事故,能否组织其他核电站有序有效的救援,仍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5 后续影响:

1.首先说,这次事故对世界核能产业的影响会是相当深远的。以下只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2.世界各国反核示威增加。核电发展进程受到阻力(虽然可能不会影响某些国家的发展速度)。

3.由于全国政协委员兼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在全国媒体面前给AP1000打了个形象的比喻:“‘非能动’系统就像抽水马桶一样,上面顶着大水箱,不靠能源动力。”可以预见,AP1000受到大家的认可会稍微多一些。

4.民众的辐射防护能力进一步加强。碘片等防辐射药品成为一些核能工作者及家属的常备药。

5.世界核安全历史被改写。福岛核电站将和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一起,被印在新版核电教科书上。

6.世界核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建核电站的防护等级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