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美平均寿命对比

2.又有多位私募大佬发声!

3.跨年特辑丨中美关系的2022年,斗争与和平共存

4.做好准备!2022必是放水大年!#X251

中美平均寿命对比

2022中美石油价格对比_中美油价对比数据

题主是否想询问“中美平均寿命对比谁长”?中国。

1、2022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7.3岁,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6.6岁。

2、2023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8.6岁,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7.8岁,对比之下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更长。

又有多位私募大佬发声!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弘尚资产联席CEO张骏: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布局

跌宕多事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往,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想之事,我们也丰富了人生经历,拓宽了思维方式。放眼全球,2022年的股票市场乏善可陈,中国市场亦是如此。上证综指全年下跌约15%,沪深300指数下跌21%,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29%,在过去十年,这是表现第二差的年份。

现在疫情管控已经放开,按照海外经验,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经济数据会有回落,但之后会强劲增长。基本上2023年会是一个复苏的时点,需要考虑的只是复苏力度的大小。但是我们不能基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在2021年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历史情况,就对2023年复苏的力度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全球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会有一轮或轻或重的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外需。但是从经济层面,我认为复苏是大概率。

另外,我们同样关注货币政策,因为股票市场一方面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政策。目前由于疫情原因,老百姓投资和企业的意愿不强,美元加息也导致汇率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实现最大的程度的宽松。至于后期,需要看到经济比较明显的复苏,物价、通胀水平一定程度的抬升和综合考虑中美利差的情况,我们才需要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调整。近期由于地产三支箭的出台和疫情管控放松,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回调,但我依然认为整体流动性环境无需担忧。

受2022年的经济影响,2023年经济复苏的结构需要关心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领域会有一个复苏。2022年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收入受影响较大,同时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国庆期期间,旅游、消费和餐饮的数据都非常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比较短期的情况。疫情管控的放松已经是进行时,未来当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大家会自发减少室外活动。但按照欧美的放开节奏,这个冲击在一个季度左右。等疫情过去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都会再次修复。另一方面,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个复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库存周期大概3-5年一轮。而上一轮制造业投资顶峰是2021年6月份,所以推算来看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触底。另一方面,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和中美冲突的背景之下,意味着我们要去补半导体在内各种产业“卡脖子”领域的短板、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后续可能会有一波较明显的增长,是2023年贡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寻找机会。

综上我认为经济正在筑底即将复苏,且货币政策在宽松没有收紧的组合之下,是一个比较有利于权益类资产表现的阶段。比起对经济复苏的展望,股票市场低廉的估值,更让我们感到兴奋。当下股市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也大大偏离了历史平均水平。此时的市场先生,既否定了过去三年的发展,也无视未来的增长,更给一批优质的公司以及其低廉的报价。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配置侧重,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信周期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挖掘优秀公司分享成长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根据估值模型的指引,坚持适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力求获得稳健又不错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我的组合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会在过程中做持续的优化。具体到行业,一方面我们主要的仓位是坚持长期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做比较大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板块配置。例如,7月份我们认为光伏锂电过热,则进行减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估值水平低于2018年,无法理解地下跌,而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则进行增配;近期我也在逐步逢低买入一些消费股和赛道股。

围绕经济复苏的主线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当前性价比较高:

1) 传统行业中的炼化。从传统逻辑框架来看,我们找2022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因为后面如果复苏,他们的弹性可能是最大的。目前,我们看好化工中的炼化。对于大多数化工企业尤其是炼化企业,他们上游是石油,所以成本定价权在海外,但是产品需求在国内。所以2022年的状况是需求差、成本高,在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基本都亏损,股价基本到底。后面需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盈利回升的能力和经济回升的力度。

2) 先进制造业。我们认为不仅有β机会,还有一定的α机会。2022年更好的体现在专用设备:锂电、光伏、风能等,这些也是刺激经济的抓手。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工控、机床等领域与经济相关度较高。这里的α机会在于,产业链上游都是国外厂商主导,所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国产产品不是不能用,可能只是品牌或者精度略差,但是性价比很高,这与半导体产品不一样。通用机械里面有30%-40%国产替代空间,其他领域低的也有10%。

3) 其他方面:结合估值水平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领域也有机会。另外,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在于成本端运费的下降。光伏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有一定的结构变化,这里我们更看好下游产业。

复盘2022年,我们总是遗憾错过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叹息犯过的错误。回望来路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戚戚于过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抬起头,向前看,才可能找来光明的未来。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了期待。三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望摆脱的束缚,重新慢慢有序的去谋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将会汇聚成大江大河,这又会推动着个体向前游动。

简介

张骏 弘尚资产联席CEO、合伙人22年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CFA。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执行董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君得鑫、明星价值、君享弘利等产品投资主办。2021年9月加入弘尚资产,担任合伙人、联席CEO、投资经理。

复胜投资董事长陆航:新年投资“更上一层楼”

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事物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两面性,2022年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我们在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爆发,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轨迹的重大变化,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作为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产品净值的回撤。这些事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是让人失望、沮丧甚至恼火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投资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此生独一无二的事情。投资是人认知能力的变现过程,投资者对于周遭事物未来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决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与态度。在2022年4月封城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受着身边人的焦虑和忐忑,同时通过市场短期的走势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经济后续增长的悲观预期;但另一方面,我同样观察到很多朋友在困难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去应对和准备。

2022年同时也是平凡的一年。生长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们总是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逐渐感到习以为常。但是我们经历的疫情、战争等事情并不只在今年独有,未来的岁月中也一定会有不亚于今年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方向也一直都会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也不用刻意夸大今年的困难程度。困难和失败可能是生活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但如何面对它却对我们进行了区分。

展望2023年,一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我需要在投资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给客户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在2023年,我们最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投资上,2022年给我很大的挑战来源于主要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复胜资产一直秉承“业绩驱动投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2022年我们在调研方法更多时候依赖电话或网络会议,这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打了一些折扣。这种投资深度上细节的差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个团队在投资选择上的判断。第二是2022年市场有太多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短期预期的摇摆出现了两极化,这就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大的交易损耗。伴随着2023年全面放开,整个投资团队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相信伴随着不断地“翻石头”找标的,一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被我们发现。投资中唯一比拼的其实是勤奋,我们只有更勤奋才能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可能。同时,在投资组合管理上,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在多维度对投资组合做好“健康检测”。

同时,2023年我们从公司层面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投资决策可能是基金经理个人的事情,但资产管理一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回望2022年,我很庆幸复胜资产拥有一帮热爱投资的小伙伴。虽然封控在家,但无论是另外两位合伙人还是投研团队的其他伙伴,都保证将注意力百分百聚焦在投资上,大家在微信会议中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个股投资价值的探讨。同时,负责交易和产品运营的同事也都排除万难确保资管产品的正常运转。热爱是最大的生产力,我们希望在2023年能够吸引到更多热爱投资,热爱资产管理的小伙伴到复胜资产这个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投资事业,继续努力将复胜资产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制约市场的因素将发生重大变化,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首先,23年疫情束缚将消退。管理层在毒力不断减弱后,适时优化和调整了管控政策,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

其次,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22年1-10月份,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蓄水池储备充分。疫情平复之后,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再次,欧美加息进入尾声。欧美央行22年持续大幅加息,目前看欧美景气指数和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回落,23年上半年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加息进程有望相应结束。届时外部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消解,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增强,发力空间进一步扩大。

最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从中期看非常有吸引力。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是其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虽然渗透率提升后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也在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绿色发展等产业一直是结构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重点,相关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日益突出,当前股价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2023年A股的大背景是经济复苏,同时汇率、运费、大宗商品压力也已明显舒缓,驱动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因此23年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扩大和丰富。和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房地产产业链,以及中期增长动力强劲的绿色经济、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和安全发展相关产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全球视角看,由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性,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主要大国中展露明显优势,中国资产有望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和加持。

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我们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放眼海外,欧美快速的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如果不发生突兀的负面变异,国内政策对于可能的海外冲击应对得当,我们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22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中,上海合远在广大持有人和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顺利扬帆起航。借新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合远的全体员工,向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投资顺利,万事如意!严冬过尽绽春蕾,经过众多重锤的冲击和洗礼,A股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也是中期机遇展现的区域。2023年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全力抓取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献上良好的业绩曲线!

作者简介

管华雨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

21年证券从业经验,拥有公募、私募的成功经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他的宏观判断,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21年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机械、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大消费、医药、科技电TMT、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化工、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

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新春之际,我们即将告别壬寅年,迎来癸卯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壬水是滔滔江河之水,寅是十二生肖之虎,所以壬寅在古代别称虎跃天河,代表着越过天险、渡过难关。所以过去这一年的特点就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从汉字发源来看,壬代表孕育,寅代表生长,壬寅的组合是处于旧的周期正在过去,新周期即将开始的阶段,预示着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过去的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多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联储启动了逾20年来最大规模的加息,俄乌战争的爆发扰乱了世界局势和能源命脉,国内疫情的肆虐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重创,比特币全年下跌63%,纳斯达克全年下跌33%,标普500指数全年下跌19%。中国资产中,沪深300全年下跌21%,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

在面对内外形势的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取了有效的调整措施。二十大以来,外交方面取了务实的策略,接见各国政要,缓和国际关系;对国内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政策及时调整;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和表态;在疫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毒力显著下降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支持经济等。我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经历了去年的阵痛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恢复。

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包括:防疫政策的彻底放开带来中长期对经济的利好;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利于我国重启经济增长;对于各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这些都可能同时带来股票市场的稳定和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增长。

当然我们也依然面临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地缘政治黑天鹅风险、经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和个别公司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等。所以我们在保持对恢复和增长期盼的同时,更需要充分的冷静和紧密的跟踪,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一年的市场。只要未来的市场相对稳定,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那么就有充分的信心来获取超额收益。

经济的企稳和恢复必将带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面对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始终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在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兢兢业业做好研究和投资,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并结合到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中去,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投资业绩。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主要是:

第一,防疫的彻底放开将会是重要转折。随着放开后疫情的指数级爆发,未来一段时间情况会可能变得更混乱,经济状态可能难以预测。这些混乱或许会带来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混乱总会过去,生活终将回归正常,经济也将回归正常的增长。投资中,我们相信最好的做法就像知名冰球运动员Gretzky说的:“不要到冰球那里,要去冰球会到的地方“,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变化保持关注,并且等待“球”在未来半年一年达到的地方。

第二,地产支持政策频出,房地产是否软着陆依然非常重要。地产是经济的超级大象。不仅体量庞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巨大,而且深度嵌入了金融系统,也与地产财政健康度息息相关。最近几个月出台了相当多的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包括支持地产企业融资,鼓励正常住房需求的政策。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的需求有望重启,使得行业实现软着陆。地产行业的稳定对经济回到增长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逐步恢复。过去3年疫情导致的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台政策。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随着行业政策尤其是互联网政策的调整,未来如果能够从法制上给与更多安全性的保障,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经济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

第四,中外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了好转的迹象。G20的会面后,我们看到中美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管控竞争和分歧,避免冲突。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得以修复或者变得更为密切(如德国、澳洲、中东等)。对于中国而言,重启经济增长需要友好的海外环境,外交手段可能更为柔软和务实。海外的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以及最高效廉价的供应链,也有巨大的合作基础。对于中美而言,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经济高度互补和深度融合也是难以分割的。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额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最近两年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远超过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但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疫情依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更为致命的毒株,将迫使全球和中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封控,中国经济的复苏会被打断。第二,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压力,尤其是面临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可能会陷入衰退。全球经济的衰退一方面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也会导致资金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俄乌战争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第四,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的政策风险和个别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层风险会急剧增加,我们还将保持一贯的谨慎投资风格来应对各种风险。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依然有相当的吸引力。2023年中国会是一个适度增长,低通胀,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对中国长期的一些担忧得以缓解,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固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同样也有难以复制的巨大优势: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巨大的单一市场优势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复制的。巨大的单一市场意味着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本土企业。

(2)中国同样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领先的成本优势和高效的制造能力。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不断提升,2001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低于8%,虽然2018年遭遇贸易战但仍继续上升,202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8%。不少新兴的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比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都处于全球的垄断地位。同样从微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不断往更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和实现进口替代,全球行业排名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最深层的动力所在。只要没有太多限制,这一力量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可能在震荡中上行,投资机会明显优于2022年,我们会积极把握确定性的机会。但我们同样会密切关注风险,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及时调整仓位实现收益。

我们关注的主要行业和机会主要包括:

(1)能源板块的机会。不仅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相对不足,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放大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景气度会保持在高位。新能源经历了去年的大幅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能源的渗透率空间还非常大。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少数能够建立起超额优势和壁垒的公司。

(2)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受到的影响,很多正常的需求未充分释放。我们关注那些不包含业务利润的医药企业,未来一年可能会受益于正常的就医需求的恢复。

(3)消费行业的公司,如家电、白酒等,过去两年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随着地产的软着陆和疫情放开带来的消费恢复,需求有望恢复,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4)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过去两年,互联网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的压力,业绩停滞不前。随着降本增效逐步发挥作用,业绩增速底已经度过,此后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业绩会重回增长的态势。同时行业政策转为友好,中央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监管转入常态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估值压制因素也会逐步消失。

在具体公司的选择方面,我们同时看重安全性和进攻性。我们偏好那些商业模式优秀、竞争优势远超同行、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壁垒、低负债率和有充沛现金流,业绩保持增长以及合理估值的企业。

我们想用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所寻找的是那些在新世界中,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依然坚如磐石的企业。

作者简介:

甄新中 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东吴证券投资银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参与或主持过多家公司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重组并购项目,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跨年特辑丨中美关系的2022年,斗争与和平共存

编者按

2022年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里的须臾一瞬,却已足够沉重,足够令人们难忘。

这一年,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俄乌冲突惊蛰般炸裂天际。地缘冲突、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粮食危机随之而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种种惊变叩问出了时代课题:“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人类最大的敌人恐怕是人类自己。然而,倒也不必绝望,人类也是聪慧而勇敢的生灵。

处变之时,当时代呼唤智慧,当生活呼唤勇气,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一起前行。

在辞旧迎新之际,直新闻推出跨年特辑——《处变之时我们同行》。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人,检视2022,展望2023。

中美关系的2022年,是颇为复杂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两国元首分别在7月28日和11月14日进行了通话和首次会面,美方积极回应了中方关切;此外,连续第二年在联大讲话上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进入新冷战,并多次提出要为中美关系设立护栏,避免两国在竞争时陷入冲突。

在这种积极沟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美国在行动上非常消极的姿态。

先是台湾问题,美国极限试探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底线。2022年六度对台军售,要知道特朗普四年间不过11次。8月2日,美国宪制意义上的第三号政治人物佩洛西以众议院议长的身份登台,打破了美国不与岛内发展任何官方关系的承诺。此后短短两个月内,接连有8个美国国会议员团前往台湾。

其次是一系列不断加码的对华经贸制裁。10月8日,公布一项前所未有的出口管制,其中明确要求“限制中国开发超级计算机和先进半导体产业的能力”。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宣称,过去美国只需要动态领先于中国,但现在要让中国尽可能落后于美国。

某种意义上,2022年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虽然令人难以接受,但并非无法想象。佩洛西窜台不过是对其共和党前任金里奇19年台湾之行的拙劣模仿,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经历过更恶劣的考验。

但2022年里,对中国不断升级的经贸制裁不一样了,它带来了某种在根本上改变中美关系的可能性,让国际社会对“经贸相互依存也许会带来持久和平”的期许感到破灭。

过去二十年间,中美可以说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没有之一。2022年,历经三年疫情导致的全球经贸衰退和六年中美关系下行,两国仍是各自最大的单一国家经贸伙伴。过去,这种强力的经贸相互依存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被认为是中美得以超越美苏冷战的信心所在。

如今我们看到,通过阻断关键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来打击中国经济,换言之,美国正在将两国间密切的经贸相互依存“武器化”。

美媒《华尔街日报》12月12日感慨道,制裁带来的恐惧和猜疑将导致两国间筑起高墙,历经数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之后,美国将与中国的关系带入了“充斥着民族主义的闭关锁国”之中。《经济学人》主编贝德斯也悲观地表示,美国对华政策正在从“将中国纳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转向“遏制中国”。贝德斯写道:前者无疑是狂妄自大的,后者又是近乎于偏执的。

回顾2022年的中美关系,我相信最核心的问题莫过于:在言辞上的积极表态和行动上极为消极的姿态之间,美国的对华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正如结构现实主义大家米尔斯海默所强调,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不仅在于中国自己的选择,更在于其他国家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而这个目标其实不难想象,无论美国如何措辞修饰,不管是10月12日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在竞争中超越中国”又或是老生常谈的“遏制中国”,其核心就是尽可能迟滞甚至是阻断中国的崛起,以此实现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永续。

自改革开放以来,过去40余年间中国表现出极为耀眼的生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GDP一度仅为美国的6%左右。1996年,中国GDP超过美国的10%。2008年,中国GDP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而到2012年,中国GDP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中国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70%。

只要中国保持自身的发展节奏不被任何内部或外部势力所打破,历史终将站在我们这一边,世界的实力版图将再次迎来决定性的变革,中美关系也必然会进入一种有别于当前的新型大国关系。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也许极端,但它道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善意和良知如果决定了国家间互动的上限,实力的对比则决定了下限。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帝国兴衰的美国决策者没有理由不理解这一点,某种意义上,这也解释了为何不惜将两国间的经贸依存“武器化”也要打击中国经济。事实上,对于2022年不断加码的对华制裁,美国杂志《外交政策》指出,这完全是以根本上挫伤中国经济为目的,甚至不惜以美国自身的经济连带杀伤为代价。

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美间的对抗性大概率不会有实质意义上的转变,因为一个相对衰落中的美国会因为恐惧而执着于通过遏制中国来展现自身的霸权;与此同时,一个崛起中的中国也会因为自信而展现出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的勇气与意志。

就像美国执着于通过19世纪的理念和20世纪的经验去看待21世纪的中国,我们也没有必要深究美国是否具有容许中国崛起的最终善意,因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坚持自身发展的节奏,通过管控分歧来迫使美国最终接受与中国的和平共存乃至是权力的和平转移。

我们不会随小人起舞,但也不会容他们胡来。管控分歧不等于任何程度的懦弱或是投降主义,恰恰相反,它需要我们表现出更强的斗争精神和斗争决心。

王毅12月23日应约与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王毅指出,这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正如王毅所言,2022年全年,美国言辞上积极表态和行动上消极姿态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完全逻辑自洽。抛出的所谓“对话、合作”目的在于无底线地制裁中国,确保中国这个过程中为了追逐美国某种虚无缥缈的善意而延缓取激进的反制措施。

中国在与美国的关系中管控分歧旨在避免冲突,但绝不会回避冲突,而是主动出击,以斗争精神和斗争决心抬高美国对华遏制的成本预期。美国也许不会放弃遏制中国崛起的企图,但至少我们可以把架在一个足够明显的位置,确保豺狼不会向我们扑过来。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专题统筹丨吴蔚,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编

专题主编丨曾子瑾、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做好准备!2022必是放水大年!#X251

大家好,我是喻言。

一个喜欢独立思考,想和大家一起变好的家伙。

01

刚刚过去的2021年,相信有无数人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年初国家开始实施“三道红线”政策后,房地产的反应是如此剧烈:

像恒大这样的巨无霸都直接被逼停摆了。

大量房企相继出现明显的资产流转困难。

裁员潮、烂尾潮、票据违约潮此起彼伏。

按理说,这些不良后果的大爆发,已经对国民经济构成了巨大的风险。

但国家硬是没救。

至少是去年一整年下来,国家都没有释放明显的救市信号,也没有放松银根,释放更多的货币到市场上来。

国家只是不停地强调着一件事情: 让大家共克时艰,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那么,明明多释放一些热钱就能缓解问题,上面为什么就是不松口呢?

还有,我们到底在共克什么时艰?

相信很多人至今也是一头雾水,没想明白。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更大的维度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或许你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事情的全貌。

02

就在春节前几天,大洋彼岸的漂亮国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北京时间1月27日,美联储鲍威尔正式宣布美国会在3月份的会议上进行加息,并同时缩小资产负债表,回收市面上的美元。

同时鲍威尔还表示美元提高利息的空间非常大,不排除在后期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都会加息。

从这份表态可以看出: 美元即将进入加息大周期了

大家注意,这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 历史 节点。

不夸张的说,这就是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战、经济战、货币战的决胜局了。

在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曾分析过这样一个事实:

像美元这样的具有霸权地位的世界货币,是可以利用货币超发和收缩来击溃敌国的。

美元减息 ,会从美联储手中释放出大量货币,接着流通到全世界造成全球普遍性通货膨胀。

所谓的美元霸权,其本质就是用名为美元的纸,获得全世界的共同信任,以低廉的成本将全世界的换回漂亮国,从而帮助漂亮国解决自身大量的 社会 矛盾,抹掉经济问题。

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元的不断减息和无限QE就是在用美元抢劫全世界物资。

而美元加息 ,则又会导致美元从全球向美联储回流,当其他国家倾向于提前归还美元债券,当人们倾向于把美元存回漂亮国银行后,全球范围的美元总量就会锐减。

而这时候,全球范围的通货紧缩就很可能诱发一些经济存在潜在问题的国家直接暴雷,出现经济周期不适、货币供应不足、 社会 矛盾爆发等问题。

所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作为这个星球上所有国家都绕不开的外汇基准货币及资产组成部分,其减息和加息,不仅是漂亮国缓解自身经济困难的方法,更是其狙击别国经济的重要武器。

当然,漂亮国不可能承认他会用加息手段来狙击他国经济,在美联储的说辞里面,每一次减息或加息都是为其自身的需要服务的。

但减息加息的开关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漂亮国的确可以全然不管他国经济的死活,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各种骚操作。

有一个客观事实是:自1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几乎每次的美元加息大周期都在客观上造成了他国和地区的经济危机。

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每一次美元加息周期总能收割一两个对手。

事实情况就是,每次漂亮国搞事情,最终恶果总是让对手或弱国来承担的。

03

那么这一次,漂亮国又想让谁来帮他承担恶果呢?

或者说,他想收割的对手是谁呢?

不用怀疑,正是我们!

可能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帮过漂亮国一次大忙了。

就在2004年5月到2006年5月的那次长达24个月的美元加息大周期里,漂亮国一共加息了17次,一口气将联邦利率从1%,提升到了5.25%。持续时间之夸张,加息力度之离谱。

但这一次,所有人都已看清了漂亮国的渣男本色,没有人甘心做二傻子,各个国家对其加息操作都异常提防。

绝大多数国家通过提前在本国加息的做法来锁住货币不让漂亮国回吸,很多国家都承受住这波通胀紧缩的压力。

结果,漂亮国自己先绷不住通缩压力,引发了次贷危机,随后还引发了全球性金融海啸。

但那一次,漂亮国最后还是活过来了。

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救了他。

2008年的时候,我们和漂亮国的关系还很甜蜜,我们也需要在很多方面依靠他来提升自我实力,所以我们选择了拉他一把。

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漂亮国在2008年又一次开启了印钞机狂印美元。

但神奇的是,他超发的大量货币居然没有引发 社会 矛盾。

因为他所超发的货币,全部都被我们给吸收了。

那几年,我们大量承接超发美元,直至2014年达到了 历史 最高峰的3.9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是我们,把这些美元统统吸纳进了自己的身体里,不让这些美元长期保存在全球和民间,强行帮漂亮国稳定住了其国内的物价压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给漂亮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工业产品,几乎是以供过于求的姿态来帮助他硬压国内物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我们帮助漂亮国渡过了难关,但自己的通胀却爆了表。

或许很多朋友不能理解,为什么帮漂亮国吸纳了美元,我们自己就要通货膨胀?

简单来说,是因为我们不断向美国输送物资,就是在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但我们换回来的是无法在国内流通的美元,那么每换回来一定单位的美元,每多创造一份价值,国内流通货币就出现了相对应的缺位。

所以在这期间,我们也需要增加国内货币,以此来匹配不断增加的价值,避免陷入通货紧缩,国内流通货币不够用的情况。

04

当下,漂亮国又一次出现了与2008年非常类似的状况。

2018年,漂亮国单方面开启了对中国的贸易战和 科技 战。

已经坐稳世界经济第二多年的中国,也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和漂亮国有来有往,进行了很多个回合的激烈交锋,胜负难分难解。

但谁也没想到,双方之间的实力天枰会随着一场疫情而产生偏转。

爆发之初,漂亮国可以说是幸灾乐祸的都快要笑岔气了:天佑美利坚,中国要被瘟疫打败了!

但仅仅过了2个月,局势就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中国的疫情在以牺牲经济效益的严控政策下,几乎平复了全境疫情。

而漂亮国那边却不可控的爆发了,而且疫情态势直到两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见好转的拐点。

大家可还记得,就在漂亮国疫情爆发后不久,短短几天内便连续出现了三次股市熔断,跌无止境的绝境吗?

当时可把漂亮国急坏了。

要知道美股可是漂亮国国家财富的根本啊,就和中国的楼市地位差不多。

要是美股垮了,那漂亮国的脊梁也都断了。

为了挽救美股,漂亮国立即开启了连续降息和厚颜无耻的“无限QE”(简单理解就是无限超发货币,直到局势稳定为止)。

短短半个月,美联储就将利率降低到了零,一把用光了所有的政策底牌。

而直接印钞更是动不动就几万亿、几万亿的印了两年。

场面之壮烈,就像是给一个垂死之人无限使用肾上激素来续命。

一时间,美股的命是保住了, 社会 矛盾也掩盖住了。

但俗话说猛药可能救命,但用多了必然伤身,上瘾了更是和无异。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美元如滔滔江水奔涌不息的涌向全世界,全球普遍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早已爆表。

而这一次,漂亮国超发的货币实在太多了,谁都承接不住。

很多国家的经济体量总共也就那么大点,即使是想帮他分分忧,也吃不下更多了。

漂亮国放眼全球望去,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救星,竟然是自己当下最大的对手-中国。

而且还只能是中国。

全世界只有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才能吸收得了那海啸般的超发美元。

这下,尴尬了。

应该大家都还有印象,去年其实漂亮国也曾多次放下身段,主动邀请中国进行对话。

其根本诉求,就是想让中国像08年那样再吸纳一次滔天的美元,同时提供廉价工业品来帮助他再渡一次难关。

其实最开始我们也是有诚意的:只要能调整贸易关税协议和对国内 科技 型公司的禁令,一切都有得谈。

但漂亮国有求人之心,却丝毫没有求人该有的姿态。

贸易战条款不愿做出实质性让步和舒缓,还对我们颐指气使。

弄得我们尴尬癌都快犯了: 真是惯你毛病把你惯傻了吧

所以这次,中国不打算帮忙了。

既然贸易战还要继续打,也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岂有倒帮敌人的道理?

过去两年,从我们的外汇政策可以看到,虽然我国没有趁机减持手里的外汇储备,但增加也是几乎没有增加的。

但凡多赚了外汇都要想办法用掉,石油、天然气、工业品,统统拿去进口花掉。

总之就是不放手里,也就不吸收超发美元了。

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过去这两年,我们还特别强调碳中和、碳达峰、碳环保,用产业升级和产业环保的名义,抑制全国的低级工业品产能扩张。

这样一来,漂亮国的热钱无处消耗,不停地在国内空转,同时又无法轻易买到廉价商品。

这就是我们的应对,以不变应万变,等着漂亮国自己一步步站上悬崖。

果不其然,两年下来漂亮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之前,美联储定下的通胀警戒线是2%。

去年5月,漂亮国通胀率就已经突破了5%,超过了警戒线2倍半。

而到了去年12月,其通胀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超过了警戒线3倍半。

简直就离谱。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漂亮国的恶性通胀危机,已近在咫尺了。

而一旦漂亮国正式爆发通胀危机,再加上疫情的持续影响,届时中美贸易战基本上就可以盖棺定论了。

如果,把现在的时点放到长津湖战役做类比,那就已经到了自愿军发起总攻的黎明时分。

因此即便在过去这一年,国内像房地产这样的支柱性产业都出现了各种问题,我们依然没有放松银根, 现在看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紧紧咬住和漂亮国的这场货币攻坚战。

所以,过去的两年我们既没有吸纳更多的外汇储备,也在极力控制住国内的通货膨胀。

目标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大招。

什么大招呢?

接着往下看。

05

看起来,现在的漂亮国已经到了到了必须加息,必须收回美元的地步了。

否则,恶性通胀会彻底激化漂亮国原本就非常撕裂的各种 社会 矛盾。

但容易,戒毒太难。

一般情况下,国家都是在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下,才会加息。

而现在的漂亮国,真实经济状况其实非常萎靡,全国都陷入疫情难以自拔,全靠印钞发钱来解决问题,并没有真实的经济复苏。

这时候加息,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通过降息和放水获得的好处全部都得吐出来还回去,那么曾经被掩盖的那些 社会 矛盾、经济隐患很可能变本加厉的爆发。

到时候,美股会不会又再受重大冲击,真的不好说。

我只能说,这是大概率。

因为在过去两年里,毫无节制的通货膨胀让漂亮国很多上市公司在自身利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股价竟还翻了两三倍。

而一旦美联储开始加息,热钱回流,一切空中楼阁灰飞烟灭,很多公司的利润又没有实质性提升,完全不排除美股再次暴跌、股价腰斩熔断的情况出现。

但反过来,如果不加息的话,恶性通胀引发的经济危机同样已近在咫尺。

加息or不加息,这是一个问题。

但看上去不管怎么选,这次的恶果漂亮国都不太能承受得住。

可以说,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加息的决策,完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反观中国呢。

尽管美联储可以运用美元霸权,让全世界都因为美元加息大周期而失血。

但唯有中国,不会!

因为在这场决胜局上,中国已经储备了太多的武器。

当过去两年漂亮国疯狂降息,无限超发货币的时候。

当全世界都被逼无奈,只能跟着降息超发货币的时候。

只有中国,完全没降息,还紧紧地将水龙头关了起来,一点水都没有多放。

这就意味着过去两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质量就像切糕一样厚实,相较国外而言可以说是一点多余的泡沫都没有。

当你漂亮国无限摆烂的时候,我们不摆烂,并趁机调整产业结构。

当全世界都跟着漂亮国摆烂的时候,我们不摆烂,再扎实根基。

哪怕是我自己也出现了各种繁琐问题,只要不致命,我都挺住。

哪怕我房地产都出现了问题,我也再多挺一会儿。

直到,你漂亮国出现大问题的时候,我再绝招尽出,一决高下。

今年,就是决胜的时候了。

看看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1.5%。

存进银行100块钱,银行转手最多只能放贷88.5元,其他11.5块钱都冻结起来了,强行锁住了很多货币。

而反观漂亮国呢,存款准备金率早在去年4月就已经降到0%了,一点后路都给自己没留。

等漂亮国3月开始正式加息后,我国必然会有大量美元从中国流出,届时国内经济运转必然会更加缺乏流通货币。

正好,这时候我们只需顺势而为,降低自己的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释放大量的货币,从而填补这些货币缺口了。

那漂亮国再加息呢,也完全没关系,届时我们又可以开启降息通道,进一步释放更多货币出来。

这样一来,美元加息的影响完全能得到消除,国内的通胀压力完全可控,没有后顾之忧。

而另一方面,国内很多久旱的产业(比如房地产)也将获得甘霖灌溉,市场活力将被重心激发。

可谓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就作壁上观,看你漂亮国如何应对被动加息的恶果了。

你看,近两年来,我国咬紧牙关,就是不放水、不开龙头,都在这里等着呢。

按照目前已经确定的这些剧情继续走下去。

2022,必将是一个放水大年。

不过,这一次的放水,和以往的任何一次被动放水都不太一样。

这一次的放水,既是进攻,又是防守。

是对漂亮国货币战的一次总攻,也是对国内产业复苏的一次防守。

这样的水,在当下很多产业快要坚持不下去,急需救市的紧要关头,就是一场解渴的及时雨。

待雨泽万物之时,自然又是一片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