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料乙醇的应用现状

2.为什么我国不能也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这种技术?

3.国家大力推行乙醇汽油,会给玉米种植者带来福利吗?

4.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燃料乙醇的应用现状

燃料乙醇与汽油价格_燃料乙醇与原油价格相关

世界酒精的66%用于燃料,14%用于食用,11%用于工业溶剂,9%用于其它化学工业。发酵酒精作车用燃料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配制汽油和无水酒精的混合物——汽油醇,酒精在混合物中的比例最高可达25%。用汽油醇作汽车燃料时,可以利用原有的汽车发动机;其二是直接利用酒精作为汽车燃料, 这时必需使用专门设计的,具有更高压缩比的发动机。在这方面, 巴西走在最前面。早在1989 年,巴西以甘蔗、糖蜜、木薯、玉米为原料年产发酵酒精12Mt以上,几乎全部用来代替汽油, 大部分采用第二种方式作为汽车的燃料。从那时起, 巴西已经不再进口原油, 少量国产原油还可出口, 率先实现了汽车燃料的酒精化。巴西的乙醇产品中普通乙醇占2/3,无水乙醇占1/3。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

1908年,美国人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纯乙醇的汽车,1930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面市,1978年含10%乙醇的混合汽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规模使用。1990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空气清净法修正案,要求从1992年冬季开始,美国39个CO排放超标地区必须使用含氧量质量分数达2.7%的含氧汽油(相当于添加体积分数为7.7%乙醇)。美国乙醇生产能力70.78亿L/a,58个乙醇生产厂分布在美国19个州,其主要原料为玉米约占90%,高粱等其他原料占10%。

欧盟每年约生产176万t酒精。1997年只有5.6%用于燃料。1994年欧盟通过决议,给予生物燃料的中试工厂以免税。并在2010年使燃料酒精的比例达到12%。因此一些后续的国家如荷兰、瑞典和西班牙也出台了生物能源计划。

泰国是个由政府开展全国生物燃料项目的国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泰国成功地开展了乙醇和燃料酒精项目, 这些项目提供了利用过剩的食用农产品的途径,对提高泰国农村几百万农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亚洲第二大酒精生产国。设计的生产能力约为200万t,实际开工率为50 %左右。主要原料糖蜜每年用量为500万t。印度的酒精50%用于著名的印度香料和各种有机合成。政府对不同用途的酒精收以不同的税率。一度政府暂时停止食用酒精的生产,导致了酒精产量的下滑。尽管印度的糖蜜资源不够,但是印度政府还是准备效法巴西推出“酒精汽油计划”。 中国在吉林年产60万吨和河南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分别于2001年9月于2004年开工建设,另外,河南天冠年产30万吨与黑龙江华润金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改扩建项目已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完成,并在当地开始了乙醇汽油的试用工作。从2001年开始,中国先后在河南、黑龙江开始试用车用乙醇汽油,采取地方立法的手段在试点城市封闭运行。河南先在南阳、洛阳、郑州三市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现已全省使用。2001年消耗了147吨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约5000吨燃料乙醇。黑龙江先在肇东和哈尔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2001年消耗了127吨燃料乙醇,2002年消耗了约500吨燃料乙醇,目燃料乙醇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状况良好。经过5年的试点和推广使用,中国生物乙醇汽油在生产、混配、储运及销售等方面已拥有较成熟的技术。截至2006年6月,中国已形成燃料乙醇102万吨年生产能力、年混配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的能力,生物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到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20%。2006年,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达到130万吨。

2006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超过4.9亿吨,实现三年的连续增产,但粮食总的供求关系还是处在一个紧平衡的状态。玉米这几年的加工能力扩张得比较快,2005年,全国玉米深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1000亿斤,实际加工消耗是500多亿斤,2006年加工能力达到了1400亿斤,实际加工也接近700亿斤。深加工对于玉米的消耗也造成了玉米供求状况的变化,带动了价格的上涨。据预测,2007年粮食价格将上涨6%左右,涨幅高于2006年,粮、油等食品价格上涨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此前,国家发改 委要求各地不得以加工玉米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盲目扩大玉米加工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1.385亿吨,其中饲料用量是9600万吨,3020万吨是工业用量,燃料乙醇所用的玉米量只占工业用量的1/10,玉米总产量的2%多一点。所以不存在争粮的嫌疑。

中国发展非粮乙醇的可行之路,在于发展用甜高粱、甘薯、木薯等原料来替代粮食。纤维法 生产乙醇技术还不成熟,美国计划用6年时间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国内有企业已经实现了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但吨成本比粮食法要高1000多元。

根据《生物燃料乙醇以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以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原料为主生产522万吨燃料乙醇,届时乙醇汽油使用量将占全国汽油用量的75%。

到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可达1000万吨。

其实,可再生能源会议作出的停止在建的乙醇燃料项目,这只是阶段性的选择,之前,国家出发改委也多次通知,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如何破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发展”与“资源”之间矛盾,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用更长的时间来求解。按理说,食品和能源经 济并不相关,但是目前正在趋于紧密关联。当石油价格上涨时,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信息称,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了近30%,其原因是人们把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致。

为什么我国不能也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这种技术?

中国的燃料乙醇产业是有的,而且做得不错,之所以不为人知是因为国情不同。2001年开始国家就已经在9个省市进行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广西6省全面使用;其它省市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江苏省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6市;山东省济南、枣庄、济宁、泰安、临沂、聊城、菏泽7市;湖北省武汉、襄樊、荆门、随州、孝感、十堰、宜昌、黄石、鄂州9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沧州、衡水6市。同年批准成立燃料乙醇试点企业。2005年时产量达到50万吨,对燃料乙醇的生产和应用跃居世界第三。2006年的时候产量达到160万吨,与2001年的3万吨相比增长超过50倍。问题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当时我国是借鉴美国经验,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使用玉米。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在温饱问题刚解决不久的中国,这种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占据大量耕地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2006年的12月发改委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使用企业生产,现在中国燃料乙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从非粮作物中炼制生物燃料。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燃料乙醇在巴西能得到如此重用。巴西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出口国,甘蔗供远大于求,大量炼制燃料乙醇可以消耗多余的甘蔗,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废气,对巴西显然利大于弊,当然大量发展。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在偏远落后地区依然严峻,通过消耗粮食来生产当下并不迫切需要的燃料乙醇,在很多人看起来就是浪费,也不符合国情。可用于生产乙醇的非粮作物包括甜高粱,木薯,甘蔗,秸秆,废弃木料以及某些城市垃圾。中国目前主要集中于秸秆炼制燃料乙醇的项目上,目前秸秆主要用于田地天然施肥,用途较窄,国家一直在推行秸秆利用多样化,将秸秆炼制燃料是一条好出路。但秸秆中的有用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制乙醇工业化难度较大,效率低且污染较大,所以一直未能广泛推广。不过这个状况可能会得到转变,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有了重大的突破,提出干法炼制木质纤维素,乙醇占比达到9%,且污染比较少。目前已经取得专利并和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开始批量生产。未来中国的燃料乙醇事业会怎样,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国家大力推行乙醇汽油,会给玉米种植者带来福利吗?

国家对燃料乙醇的推广始于本世纪初。当时,主要的出发点是寻找替代能源,其次是处理老化的粮食。在某种程度上,尽管我们现在无法证明生物燃料是正确的方向,但寻找替代能源绝对是一项战略选择。 至少到目前为止,煤炭和石油主导的能源模型仍然很难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该国实施了小麦和大米的最低购买价格政策,但玉米市场并未得到任何政策支持的推动,价格已经上涨了,甚至超过了小麦的价格。主要原因是以燃料乙醇为主导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为玉米价格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点。

当然,玉米深加工可以提高玉米价格。首先,需求很大,其次是在玉米和工业产品之间建立对接关系,以实现其价值的重新定位。但是以同样的方式,当玉米开始具有能源和工业特性时,其价格变化将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当我们的成品油价格超过7元而玉米价格保持在1元以内时,对于燃料乙醇行业而言,利润将非常丰厚。相反,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那么玉米价格必然会下跌。

推广乙醇汽油对中国农业的意义,为了减少中国农业对国外的依赖,必须大力发展乙醇汽油,并且必须大规模种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大豆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将增加,因为有必要填补玉米消费的缺口。

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发展乙醇汽油,可以有效解决食品深加工问题,实现粮食由农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能源农业。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必须依靠农作物育种,种植和加工的优化和升级来确保原料得到保证。

提高农村就业水平。根据目前的供需状况,乙醇的生产缺口非常大。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增加产量,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农作物的购买价格也将提高,谷物可以被消化。这将增加农民种植粮食的热情,并形成增加产量和增加收入的良性循环。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开发利用尚不能普及,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如何开发替代能源的问题受到各国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发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战略,生物能源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目前的液体生物燃料主要有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在我国,生物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我国人多地少的特殊背景下,生物燃料的快速发展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2007年,国内物价急剧上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推广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而导致市场粮食供给短缺形成的。为寻找替代能源,消化部分陈化粮,中央财政曾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三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对试点企业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自2002年试点以来,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1.9亿元。为鼓励玉米加工乙醇,国家有关部门还为定点乙醇生产企业提供专项补贴。此外,国家还以7173元/t的价格包销产品。试点推广几年下来,随着燃料乙醇产量增加,陈化粮库存骤减,仅有的少部分陈化粮炼制完后,试点企业开始将大量新粮用于乙醇生产,在试点地区便出现了大量粮农把家里的粮食纷纷卖出的局面,导致我国各类粮食价格上涨迅速,生物能源的发展遇到了与民争食的问题。

1、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基本形势

生物燃料属于生物能源,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短缺的情景下,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替代能源战略的重要领域。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

1.1我国生物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燃料乙醇被认为最具发展前景,也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是以玉米、小麦等陈化粮为主要原料,按10%的配比与汽油混合制造汽车燃料,既节省原油,又在减少汽油燃烧对大气污染的同时,提高燃烧效率。我国从2001年开始发展燃料乙醇,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巴西的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我国现有的四个工厂,2006年生产的102万t乙醇中,80多万t是用玉米生产的,还有20万t是用其他粮食和薯类作物。

1.2我国生物能源发展迅速。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主要有指定的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4家企业。从产量上来看,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已经从2003年的7万t,一路飙升至2006年的102万t;从消费量来看,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以上;从产能来看,全国生物乙醇生产能力已经达150万t,加上意向建设产能达1000万t(远远超出中央政府制定的未来“五年计划”的500万t)。此外,一些地方正变换着花样,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规避国家立项门槛的严格限制,毫无顾忌地继续上马粮食转换项目,而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工程项目正迅速地扩大着数量。因此,我国生物能源发展的潜在问题,已不单是一个1000多万t的产能问题。

1.3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有危及粮食安全的倾向。我国生物能源迅速发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危及粮食安全。世界上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的做法比较普遍,在目前生产技术条件下,每生产1t生物乙醇,要耗用粮食3-4t。“粮食能源化”正引发中国粮食市场的巨大变动,而当市场供需失衡时,即便1‰的缺口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最初,乙醇生产以国内囤积的近1亿t陈化粮为原料,而目前陈化粮已基本消化完毕,乙醇生产开始转向使用新粮,这无疑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以东北吉林省的榆树市为例,近几年来,该市连续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县市”,每年粮食产量240万t,其中玉米180万t。该市有在建的两大生物质能源工程,如果这两大工程全面完工,全市的玉米都不能满足这两个工程的需要,需要从外面调进。按照计划,这两个工程一期要各自“吃”掉玉米60万t,二期建成后则都是100万t。由此可见,发展生物能源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从而可能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2、发展生物能源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生物能源的发展虽然可以替代部分石化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危机,但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1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玉米资源是东北三大省的优势,长期以来,大量的玉米被调往南方地区,用于生产加工饲料。而在发展生物乙醇的利益驱使下,东北玉米不仅调往南方骤减,而且当地饲料厂也购不到合理的粮食,致使养殖企业饲料短缺,直接造成了养殖业的成本上升。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关乎13亿人口的生存,如果大量靠玉米、油菜解决能源问题,将会带来一场人为灾难。在我国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的形势下,随着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其他商品的价格也就随之水涨船高。正常经济运行受阻,市场不再良性循环,负面影响很快波及整个生产链,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2.2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地方出现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玉米加工企业的势头,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玉米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玉米价格飙升,2007年更多的东北农户改种了玉米,而放弃价格异常波动,且田间管理困难的大豆种植。2006年,中国玉米总产量1.42亿t,比2005年增加300万t,消费量为1.37亿t。除了口粮玉米稳中趋降以外,饲料用玉米和工业用玉米都在不断增长,按照这种趋势,中国很可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如不加以控制,燃料乙醇的发展,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2.3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更加得不到保障。2006年,中国的汽油消费量约为4600万t,按照年平均增长率5%计算,2010年汽油消费量将达到5700万t左右。如果按10%的燃料乙醇添加汽油计算,目前折合全国需求燃料乙醇在460万t,2010年会达到570万t。以每1t燃料乙醇消耗玉米3.5t计算,570万t燃料乙醇折合需消耗玉米1995万t。中国玉米年产量按照1.4亿t计算,燃料乙醇用玉米将占玉米总产量的14.25%。玉米单产按6000kg/hm2计算,1995万t玉米折合占用耕地33.23万hm2,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总面积的2.72%,而2.72%的耕地差不多可以养活3500万的人口,也就是目前人口的10%左右。只要石油价格不低于每桶35美元,粮食价格不超过1400元/t,利用粮食转化成石化产品对企业和农户都是有效益的,这样,市场机制将会诱导大量的耕地去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从而难以保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

3、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的粮食供给并不乐观,在中国使用玉米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的空间是十分有限。虽然发展生物能源是我国替代能源战略的重要领域,但其发展有可能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因此面对这一新兴产业,我们应该根据国情理性对待。

3.1不能照搬美国、巴西发展生物能源的经验。虽然我国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必要性和一定可行性,并且具有一些潜在优势,但也不能像美国、巴西等国家一样来发展生物能源,其理由是我国的国情与美国和巴西不同。这些国家有着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它们可用50%的玉米储备来生产燃料乙醇,而在我国却无法办到。我国耕地本来就贫乏,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的1/2,现在乃至今后,我国耕地还会因城市化、工业占地而逐渐减少。与之同时,强大的人口压力进一步激化了人地关系的紧张态势。

3.2不能依靠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粮食安全不仅是指粮食的数量供给安全,而且指粮食的价格安全。一种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上涨过快,肯定会严重干扰民生,引发民众的紧张心理,进而有可能成为社会危机。假如中国的粮食需求也大量依赖世界市场,由于大国效应,可以预料,世界粮价将上涨更多,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中国的粮价上涨,增大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压力。

3.3“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燃料乙醇的发展遇到了与民争食争地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政府提出将停止在建的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其重心是为燃料乙醇项目紧急“刹车”,事实上,政府已经多次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如何破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发展”与“资源”之间矛盾,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用更长的时间来求解。

3.4我国资源匮乏可能会产生粮食乙醇路线与民争食的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讲我国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可行性,但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又不得不发展生物能源。近年来由于发展生物燃料,2006年和2007年,玉米供应紧张,价格随之上涨。处在生物能源发展的早期尚且如此,将来随着国家发展生物能源的规划逐步实施,如果对发展生物能源不加以规范和管理,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因此,如果能够做到生物能源不与人争粮(油)、不与粮争地,就可以突破生物能源关键限制的原料保证。但我们知道,无论是发展生物能源对化石能源的直接替代,还是发展生物化工对化石能源的间接替代,在总体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

3.5要注意生物能源的石油替代导致农产品价格提高的可能及后果。我国生物能源的规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的鼓励政策上,政府必须十分慎重和具有选择性。“十一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展600万t燃料乙醇,到2020年发展燃料乙醇至1500万t,生物柴油500万t。这一规模可能还不至于严重威胁粮食安全。但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在高位,不用政府鼓励,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农田和农民转向“种石油”,进而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到那时候,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防范农民盲目逐利和应付食品价格上涨,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扶持发展生物能源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不能与粮食争夺土地,防止过度投资;在不危及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能源替代的发展方向要作为长期战略;尽管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但是粮食安全永远都比能源安全重要。

4、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谨慎发展生物能源。现阶段,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瓶颈是原料,即原料的数量和价格。在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粮食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使用玉米等粮食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寻求其他替代作物。

4.1尽快制定保障可再生能源法,顺利实施的细则和配套政策。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它无疑使得在较大规模上发展生物质能源和迅速创立相关市场成为可能。目前要加紧有关方面实施细则的制定,以使之早日出台。实施细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限制甚至禁止以粮食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二是国家从财政、税收以及融资渠道上对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给予支持;三是支持和鼓励非粮生物能源作物技术的开发;四是对开发冬闲田、盐碱地、荒山等未利用的土地建设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原料基地的农户和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政府将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4.2大力发展非粮能源作物,兴建能源作物基地以粮食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并不是长久之策,应当另找出路。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能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尚有宜林荒山荒地5400多万hm2,还有近1亿hm2盐碱地、沙地和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可以考虑发展利用这些土地,大力发展非粮能源作物,如木薯、甘蔗、甜高粱等非粮原料,因为它们大多生长在盐碱地、荒地荒山上,利用这些东西,把它们转变成生物燃料,这样既能解决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问题,又不与主要的粮食作物争地[7]。还可以考虑将部分宜林荒山荒地发展成为能源林,比如广泛生长在我国南方的麻疯树,它可以种植在那些不适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贫瘠土地上,而且大面积推广可以使贫瘠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正是因为麻疯树可以提供优质的生物燃料,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已经开始麻疯树种植的研究计划。

4.3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作物开发的技术。新技术的开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生物燃料生产的原料供应问题。目前生产生物燃料大多使用的是粮食,但在我国利用粮食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是不现实的。而通过发展非粮植物来发展生物燃料,关键是要开发出能将这些非粮作物有效地转化为生物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并已在有关地方开展了生产试点。同时我国专家开展了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现已在安徽形成年产600t的试验生产能力。但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涉及到秸秆的收集、生产技术的开发、生产设备的制造、生产工厂的建设等,不过现已有初步的进展。我国在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方面还是空白。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都种植甘蔗,甘蔗不仅可以制取乙醇,而且甘蔗渣可以用于制取生物柴油。同时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也应当成为我国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生产木薯基本上不与粮食争地,而且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甚至湖南、四川等地都可以广泛种植。

4.4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能。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市场化,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大,但在发展生物能源方面,不能完全相信市场,政府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否则可能会危及到粮食安全。因为不管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农户个人来看,只要市场价格合适,规模加工燃料乙醇的生产线除了使用非粮作物,还会吸入许多种粮食,就会演变成直接拿粮食去转化生物能源。在农产品总量受耕地面积限制的情况下,这会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