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油田未来还有发展吗

2.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在哪个地方

3.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与展望

4.国际上油气可采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差异

5.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6.中国原油之父是谁?

河南油价今日价格表_河南油田最新油价

2022年河南油田会搬迁南阳。在2022年3月24日,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委托,对2022年河南油田南阳基地置办办公家具一批,并在当天对南阳家具厂进行公开招标。

南阳油田未来还有发展吗

眼下油价是跌的令人感到精神振奋!油价别说是跌价了,只要不涨价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我只能继续希望油价越走越低!于是乎原先加92的也都纷纷开始尝试着加原先舍不得的95号了。可是且慢!老话题又来了:中石油,中石化,去加谁家的?

网上有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南方石化北方石油。意思大致是南方是中石化垄断的,南方地区油品是中石化更好;而北方反之。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是对是错?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这似乎让人想起?南电信北联通?来。

中石油的来历和背景:

根红苗正!石油老大!

首先请出?大哥?中石油!为啥说它是大哥呢?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没有之一!它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成员也大多是来自于解放后的第一批退伍军人和军官。中石油是真正的?根红苗正?。

具有浓重军队色彩的共和国的石油部曾经被无数次写入小学课本,比如我们熟知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铁人?王进喜等等,因此改制成为企业之后,中石油依然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企业,没有之一!目前全年燃油提炼总量大约是中石油的2倍不到一点。

中石化的来历和背景:

平衡南北方石油供应

而反观中石化,它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1983年那会儿,国家石油部还没有变成中石油之前,部门里面的部分科室和团队被抽离出去,然后同时从国家化工部、国家纺织部分别抽调了一些领导班子和骨干人员,共同组建中国的另一个石油企业。

目的很简单:为了适应当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因为中石油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的陆地油田的经营、开采业务几乎都是他承担的,较少涉及到进口原油业务。类似的问题还体现在中海油身上(1982年国家为了开发我国的海洋石油资源,成立中海油,直属国务院管辖)

因此当时国内急需要进口大量的国外原油,才能堵上汽柴油消耗量的漏洞。另一方面,我国的陆地油田大多都在我国北方,而南方很少油田资源。为了同时平衡我国南北方汽柴油的供应网络,于是中石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国内油田归中石油

原油劣质,汽油就差

因为当年这样的布局下,我国北方地区中石油加油站遍地都是,而南方地区则相反,到处都是中石化。于是就有网友说,中石油用的大多都是国内油田的原油直接提炼;而中石化则更多是进口原油,中东地区石油品质太好了,因此原料好,出来的汽油自然也好。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因为大虎悠看到这种说法在网络上算是比较主流。但是大虎悠觉得也许这个见解是?以讹传讹?。事实上这里存在2个疑点:首先当年国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因此在1990年前后是重新给?两桶油?分配了一下?资源?。

当年油田基本是按照长城北给中石油,长城南给中石化重新分配的,以避免一家独大。所以,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河南油田等全都划给给了中石化。也就是说?中石油只提炼国内油田,中石化只玩进口原油?的时代,早过去大几十年了!这陈年烂谷的东西真心可以别再提了!

中石化冶炼进口原油,原料高档,汽油也好

第二个疑点很重的说法,就是关于中石化进口的原油品质比国内高这件事情。事实上大虎悠在去年就说起过,人家老外对我们中国的?管控?可真心不是瞎胡闹的。好东西留给中国?你怕是还没睡醒!真正的高纯度轻质原油早去了美帝了,哪里轮得到中国?

事实上中国从中东海湾地区拿到的原油,大多都是高硫含量的中质甚至低质原油。价格确实比优质的便宜,但是需要更为严格先的冶炼工序去?伺候?。而从俄罗斯过来的油气资源大多都是天然气,较少石油资源。

大家都是?央企?,差距真的有那么大么?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来源其实差距并不会太大。而且同样作为超级央企,一个是原先的国家石油部,一个是原先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里抽调部分科室联合组建,他们都算是国内石油行业里的?泰山北斗?,科研力量和冶炼工艺也不会有太大差距。

中石化方面因为和BP集团(大英帝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合资日益加深,2008年开始从英国引入的?专利多次裂解技术?生产出来的汽柴油品质明显提升(理想情况下甚至无需任何添加剂直接提炼出97/95标号)。

而中石油方面也一样与BP集团有合作,旗下的兰州石化也不是吃素的,近期他们的自主研发的LZR-30R催化裂化催化剂成功中标美国雪佛龙加州炼油厂,标志着在国际高端市场得到认可。退一万步说,无论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中科院院士那种级别的国宝级教授一定不会少。

汽油耐不耐烧,关键在密度!

那么最终导致汽油到底耐烧还是不耐烧的原因,仅仅剩下一个:汽油密度。因为汽车的电脑控制空燃比,是按照?重量?为单位的。通常发动机每吸入15克的空气就需要喷油嘴喷出1克的汽油。然后混合、点燃、于是发动机运转。

但我们加油的时候的计量单位却是?公升?。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密度越高的汽油肯定就越耐烧。因为同样一箱子汽油,重量却更大了!网上有文章称?中石化、中石油的汽油密度不同?,而我查阅了关于汽油物理指标的国标:《GB-17930-2016车用汽油国家标准》。

根据国标显示,如今的国6A级别汽油的密度必须符合每公升720克~775克(温度20度)的标准才算合格。按照这个标准来算,1公升汽油的重量可能会因为提炼厂家的不同而存在50克(一两)的差距!按照普通家用汽车油箱平均50L来算,最大差距将达到2500克(2.5公斤)

2.5公斤的汽油大概能有个过3.5L的样子,大概能让车子多(或者少)跑个50公里左右(绝大多数小轿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同的品牌加油站的油品也许真的会因此而导致?耐烧性能?的差别。

之后针对上海本地的不同加油站的汽油密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能会去真的做一期汽油密度测定,但眼下条件还没成熟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在哪个地方

有。低油价对油田经营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河南油田转变观念,痛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在投资优化、效益开发、市场开拓、成本管控等方面创新求变未来还有发展的潜力,练内功、促转型,努力在抵御低油价寒冬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南阳油区是河南南阳地区所发现的油田总称,隶属于河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主要油田是双河镇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内。

国内外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与展望

 油田指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经由人工开采之后成为油田。说到油田就要 说说 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了。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希望能帮到你。

 最大的油田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继上次宣布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冀东南堡大油田后,中石油高级顾问韩学功当时曾向早报记者透露,除了该油田外,这都不算什么,我们中石油还在四川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新奇迹。它比中石化普光气田规模更大。这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田名为龙岗气田,预计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这一发现足以撼动世界能源市场,无论是原油还是天然气都会有一个重新洗牌。

 内蒙古苏里格气田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气田,已探明储量5336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排名第二,已探明储量3560亿立方米。目前全国已探明的经济可采储量加起来只有2.5万亿立方米。而龙岗气田一地的经济可采储量就达7000亿立方米,是普光气田的2到3倍。

 众所周知,石油作为世界性战略储备能源,被称为?黑色黄金?,一直以来,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的需求就是支撑油价的关键因素,但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快要满了,摩根大通分析师在6月29日的研究 报告 中称,此前油价的暴跌,中国借此风暴加倍买入石油,如今中国有可能已接近填满其战略石油储备。

 停止为石油战略储备进口石油可能将抹掉中国约15%的进口。从中石油公布的原油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的原油进口较10年前增长了1倍多,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现在的原油市场的话语权就在中国。

 从世界能源局势来看,原油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这一世界级天然气油田的发现,早在去年就已经发现,中石油之所以迟迟不公布仍旧是从能源战略全局上考虑,外界一直以来认为中国石油需求的高增长将会威胁到世界石油安全,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石油储备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原油全球过剩的局面仍旧没有得到缓解,加上本次?55亿桶原油?的发现,甚至可以说是丢掉了中国这块大肥肉!

 沙特王子穆罕穆德?本?萨尔曼早在5月初就公布了一项名为?沙特愿景2030?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旨在摆脱对原油出口的依赖,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经济改革计划将提振沙特的经济增长,沙特的天然气产出将会翻倍,并将会私有化自来水公司;沙特阿美计划开发更多的非常规天然气;大部分能源计划的资金都来自私营部门;沙特能源刺激计划需要1030亿沙特里亚尔。此外,他还

 中国四川这?55亿桶原油?将真正开启天然气能源的新时代,同时对整个原油投资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力,对于整个原油投资界,EIA与非农才是各国投资朋友翘首以待的,那么天然气同样如此,走势跟随美国纽商所行情,同样有EIA数据,非农,美国天然气供求关系,俄罗斯方面出口订单影响,行情不只晚上活跃,白天同样活跃,且幅度比原油大,是其整体波动的三倍。不论如何,这都是我们把握国内正规液化天然气交易的最好时机 。

世界上的油田

 加瓦尔油田

 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首都利雅得以东约500km处,探明储量达107.4亿吨,年产量高达2.8亿吨,占整个波斯湾地区的30%,为世界第一大油田。油井为自喷井,原油含腊量少,多为轻质油,凝固点低于-20℃,便于运输。有输油管通腊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运。

 大布尔干油田

 位于科威特东南部,探明储量99.1亿吨,年产7000万吨左右。原油特点与加瓦尔油田相似,多由米纳艾哈迈迪油港外运。

 博利瓦尔油田

 位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平原上。多为重质油,探明储量52亿吨,年产达100万桶。

 萨法尼亚油田

 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探明储量33.2亿吨。原油部分通过输油管运往利比亚的黎波里、西顿,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装船。一部分输往腊斯塔努拉外运。

 鲁迈拉油田

 位于伊拉克南部,五十年代即已开发,紧邻本国油港,发展迅速。探明储量26亿吨,年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经本国在波斯湾头的三个油港,即霍尔厄尔阿巴亚、米纳厄尔巴克尔与法奥。

 基尔库克油田

 位于伊拉克北部,开发较早。探明储量24.4亿吨,原油多经管道从地中海东岸的几个港口(土耳其的杜尔托尔港,黎巴嫩的西顿港等)出口。

 罗马什金油田

 位于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油区(即?第二巴库?)。储量达24亿吨,年产1亿吨左右,居俄罗斯的第二位。该油田主要生产中质与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

 萨莫洛特尔油田

 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区(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地处西西伯利亚中部。探明储量20.6亿吨,年产1.4亿吨左右,在世界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为俄罗斯最大的油田。

 上述二油田除供国内消费外,一部分还经?友谊?输油管(以阿尔梅季耶夫斯克为起点,分别经乌日格罗德和布列斯特出口,年输送能力约1亿吨)向东欧国家出口占一半以上,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约占40%左右。

 扎库姆油田

 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西部,探明储量15.9亿吨,多数为自喷井。原油质量好,含腊少,有管道通往鲁韦斯油港和首都阿布扎比外运。

 哈西梅萨乌德油田

 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油田中干井少,单产高;原油含硫量低,质量好。有输油管通往阿尔泽、贝贾亚等港口外运。

中国油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到1996年已连续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1年。1995年年产原油5600万吨,是我国第一大油田。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地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产量1552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 ,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1995年年产原油466万吨,天然气3.13亿立方米。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9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 、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年产原油41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按当量折合原油储量在内),1995年年产原油220万吨,天然气1亿立方米。

 江汉油田

 是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85万吨。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目前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1995年年产原油101万吨。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1995年年产原油122万吨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处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原油、80100万吨凝折油、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1995年年产原油253万吨。

 土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里、南北宽50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1995年年产原油221万吨。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年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年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95年年产原油40万吨。

 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负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区域面积86万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众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先后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区油气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发展前景。1995年年产原油10万吨。

 冀东油田

 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3600平方公里,潮间带和极浅海面积2700平方公里。相继发现高尚堡、柳赞、杨各庄等7个油田13套含油层系。1995年年产原油51万吨。

猜你喜欢:

1. 世界上全年温差最小的地方

2. 石油是什么形成的

3. 有关中国与俄罗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初一地理下册知识总结人教版

5. 世界最大大型直升机

国际上油气可采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差异

一、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的二次采油和用化学的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石油的三次采油,主要有注表面活性剂、注聚合物稠化水、注碱水驱、注CO2驱、注碱加聚合物驱、注惰性气体驱、注烃类混相驱、火烧油层、注蒸汽驱和微生物驱等。

据美国《油气杂志》(Oil&Gas)(2004年4月)资料,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进行工业化推广或已进行矿场试验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二氧化碳驱、烃类气驱及聚合物等化学驱。世界范围通过EOR工程采出的油量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高峰期,在1998年初,来自提高采收率和重油项目的石油产量大约为2.3×106bbl/d,比1996年初的2.2×106bbl/d稍有增长,这个数量相当于世界石油产量的3.5%。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减少,即使目前高油价也并未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主要原因:一是试验项目周期长,二是燃料、注入气等成本增加。尽管如此,EOR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勘探费用上涨和勘探难度加大的情况下。

图1-1为2003~2004年世界各国EOR产量,美国的EOR产量最高,达到6.6×105bbl/d,委内瑞拉、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为第二梯队,其他国家通过EOR项目获得的产量较少。与别的国家相比,中国是利用化学驱(主要是聚合物驱)获得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注气缺乏相应的项目。各产油国的共同特征是热采技术应用广泛,且产量较高。

图1-1 各国EOR产量图(《油气杂志》2004.4)

诸多EOR技术中,蒸汽驱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其次为二氧化碳混相驱,烃类气体混相或非混相驱与氮气驱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氮气驱、聚合物驱与燃烧对产量的贡献相对较少(图1-2)。在统计的世界范围内EOR产量中,热采(包括蒸汽驱和燃烧)产量为1.1×106bbl/d,占总数的64.6%,注气(轻烃、二氧化碳和氮气等)产量为6.0×105bbl/d,占到了34.5%,聚合物驱产量为1.6×104bbl/d,只占总产量的0.9%。

图1-2 世界不同EOR方法产量图(《油气杂志》2004.4)

(一)美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与潜力

美国在1976年、年曾两次由美国国家石油委员(NPC)组织几百名专家对美国各油田进行了潜力分析和预测,为美国能源部发展化石能源提供了科学依据。1993年又第三次进行了潜力评价,这次潜力分析共包括了2307个油藏,将有3510×108bbl地质储量原油依靠新的、有效的采油方法才能开采。在这3510×108bbl中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由水驱可以驱替,但在常规生产中由于旁通或不与水接触而不能采出的可流动油,约1130×108bbl;另一类是由于粘滞力和毛细管力而捕集在油藏孔隙中不能被水驱替的不可流动油,这部分约有2380×108bbl。可流动油可用改进的二次采油(ASR)方法开采,如钻加密井、调剖、聚合物驱、钻水平井等,主要是尽量扩大扫及效率。这些过程成本比较低,并可快速提高生产水平,仍是提高采收率的主流方法。开采不可流动油则要采用二氧化碳驱、化学驱、热力采油等三次采油方法(EOR),在扩大扫及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驱油效率。二氧化碳混相驱在一定的油价下会有一定的发展,而化学驱其中包括复合驱应用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其经济成本太高,必须在高油价下才能使用,另一方面其技术尚未成熟,风险比较大,还需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尽量减少其风险。

(二)前苏联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情况

SPE1992年会议上发表的资料显示前苏联在热采、气驱和化学驱三大提高采收率方法中,化学驱所占比例最大,占EOR总量的77%,其次是热采,占17%,气驱只占6%。前苏联提高采收率以化学驱为主。前苏联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尽量采用化工厂的废液,并开发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增产增注办法,如注粘土胶、纸浆废液和物理场方法采油等。

尽管化学驱的项目远远高于热采,但其累积产量却与热采差不多,说明化学驱的规模还比较小。前苏联和俄罗斯气驱所占比重很小,主要是前苏联缺乏天然二氧化碳气源。

(三)加拿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情况

加拿大以重油开采为主,主要是热采和露天开采沥青砂。对于轻油主要采用注烃混相驱或非混相驱。根据2004年EOR工程统计资料,注烃混相驱或非混相驱项目数量最多,为29项,其次是蒸汽驱12项、火烧油层3项、二氧化碳混相驱2项,氮气驱1项。化学驱主要进行室内研究,没有什么矿场试验。这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原油性质又适合混相驱之故。

(四)国外提高采收率发展分析

1.地质特点是选择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基础

三次采油与二次采油或一次采油的明显不同之处就是前者的适应范围有限。热采中的注蒸汽,它要求油藏比较浅、油层比较厚、原油密度和粘度较高;而注气混相驱则与之恰恰相反,它要求油层比较深,以满足混相压力,油层比较薄,以减少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原油密度和粘度小,以易于混相。前二者都要求油藏相对均质,而聚合物驱则对中度和较严重非均质更为有效,粘度要求介于二者之间。美国,特别是二叠盆地,属于海相沉积,原油密度很小,非常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从而注二氧化碳得到很快的发展。

2.材料来源决定提高采收率发展的方向

美国二叠盆地由于有丰富的二氧化碳供应,这些油藏主要发展二氧化碳混相驱或非混相驱。而阿拉斯加由于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且在近处又无销路,因此与加拿大相同,主要采用注烃混相驱。俄罗斯有些油田从地质条件看也适合二氧化碳混相驱,但由于无天然二氧化碳来源,因此二氧化碳混相驱并未得到发展。

3.油价决定提高采收率的规模和时机

三次采油是一个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的采油方法,其方法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因此油价是对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最为敏感的问题。1976年阿拉伯石油禁运使油价大涨,美国政府极力鼓励三次采油,使三次采油迅速发展,三次采油项目数在1986年达到高峰。从1986年以后油价开始下跌,除因在高油价下已铺好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前期投资已经花费,使二氧化碳驱还在继续增长外,其他方法都在萎缩。在低油价下,只能进行技术相对成熟、投资较少、风险较小的方法,如聚合物驱、调剖等所谓先进的二次采油方法。复合驱,特别是三元复合驱目前技术还不成熟,风险也比较大,只有在油价高的时候才能采用。

4.地质、油藏工程研究是提高采收率技术成败的关键

尽管在目前低油价下三次采油矿场试验和应用大幅度减少,但美国在地质、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并且国家给予大量资助。这是人们认识到,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油藏描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因此美国一直把油藏描述作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并且主要为三次采油服务。三次采油是个极端复杂的采油方法,它需要化学家、地质家、油藏工程师、测井、数值模拟等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现在许多矿场试验之所以失败,有许多主要是对地下地质情况认识不清。因此地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以及测井、试井等监测手段的研究非常重要。

(五)国家鼓励政策

国外三次采油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鼓励政策,比如美国,为推动二次采油的发展,曾先后执行成本分担、不控制油价、暴利税优惠等鼓励政策,使1986年三次采油矿场试验项目最高达到512项。1986年后,一方面由于油价下跌,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取消了优惠政策,使得矿场试验项目急剧下降。特别是成本较高的化学驱,由1986年的206项降至1998年的11项。目前美国政府已不再资助矿场试验项目,仅资助室内机理性研究。加拿大也有类似情况,曾在税率上对三次采油给予特殊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三次采油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现状与展望

由于三次采油(EOR)主要包括化学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及物理采油技术三大方面,而根据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与需要,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化学采油为主体,以微生物采油和物理采油研究为两翼的综合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而化学采油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等方法,而微生物采油则以微生物驱油技术为主。

(一)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方法现状

目前,我国各主力油田已先后进人开发后期,含水率迅速上升,含水率高达80%以上,现有的注水技术已难以满足油田的需要;同时,在未动用和新发现的储量中,低渗透、稠油、深层凝析气藏和挥发性油藏等复杂类型所占的比例较大,如利用现有的注水技术进行开发,提高采收率的难度相当大。根据提高采收率法筛选、潜力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结果,我国注水开发油田(其储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主要为化学驱(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等)方法。该方法覆盖地质储量达60×108t以上,可增加可采储量10×108t,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攻方向。

1.注水开发技术

我国油田以陆相沉积储层为主,储层天然能量较小,需要早期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我国油田砂岩单层厚度一般在5m以下,砂体展布面积有限。这类油藏天然能量较小,很难出现强天然水驱或气驱。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采收率,普遍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方式,我国注水开采油田的产量和储量都占总量的85%以上,在主要开发阶段的油田地质储量采油速度,中高渗透油田一般保持在2%以上,甚至高达3%~5%,低渗透油藏可达0.8%~1.2%。

我国原油粘度普遍较高,储层非均质比较严重,需要采取逐步强化注水开采的措施。强化措施一是加密注采井网,提高注采井数比例。二是采用细分层系和分层注水工艺,控制油井层间非均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差油层的开采速度。三是提高排液量,不断提高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采取这些措施,我国油田在稳产期,大部分油田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可以达到50%~60%。

2.聚合物驱油技术

我国东部地区除了二氧化碳和天然气比较贫乏之外,其油藏主要是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比较严重,并且原油密度和粘度较大,与天然气很难达到混相。聚合物驱油是东部地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经过较长时间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矿场应用阶段,在大庆、胜利、大港、南阳等大中型油田,均获得了明显增油效果。该技术对处于中、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持续稳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和指导性作用,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聚合物驱是近年来采用的主要三次采油方法,2002年聚合物驱产量占中油股份公司三次采油产量的93.5%。大庆油田从2001年开始,聚合物驱产量每年均超过了1000×104t;胜利油田已在27个油藏实施了化学驱油,动用储量2.94×108t,年增产原油160×104t。

3.复合驱技术

近十几年来,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复合)从化学驱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的特殊油藏条件及各种技术的适应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复合驱综合发挥了不同化学剂的协同效应,从而成为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据专家预测,如果化学复合驱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可望在实施地区提高石油采收率5%~10%。

三元复合驱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石油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植物羧酸盐和烷基苯磺酸盐等三大类产品。根据石油磺酸盐示范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表明,每吨石油磺酸盐可以提高原油产量超过130t;可以将高渗油藏原油采收率提高20%至30%。根据在胜利油田孤东油区的工业试验,使用石油磺酸盐示范提高采收率技术四个月后,注水上升势头得到控制;6个月后,参与试验的16口油井的每日注水量减少了156t,产油量每天上升了20t。运用这一技术,我国大庆、胜利、辽河、华北等多数油田的采收率可以大幅上升,将对我国原油供给和能源安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稠油热采技术

辽河、胜利、新疆、河南等油田有丰富的稠油资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了稠油蒸汽吞吐和注蒸汽驱技术,提高了石油资源的采出程度。目前全国稠油热采产量达到1200×104t以上。

5.二氧化碳吞吐技术

二氧化碳吞吐工艺,是指通过向地层原油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使原油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改进油藏性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型技术。2002年3月,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引进二氧化碳吞吐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累计施工16口井,18井次,措施成功率为83.3%,累计增油14695.3t。当年10月,井下作业公司在东辛、桩西、孤岛等采油厂连续施工11口井,累计增油6000t,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桩西采油厂在桩19-Ⅹ4实施二氧化碳吞吐配套带泵酸洗井解堵工艺,获日增油16t的高水平。

6.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

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就是将特殊的微生物体系、生物催化剂与营养物系统接种到生产井或注水井中,从而将其大量植入含油区的孔隙介质中,并通过控制酶在含油层油水界面上的反应,改变原油的流动性,产生短链的分子与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使原油的性质,如低的原油体积系数、高的API等级、油水界面张力,岩石与原油的相互影响(润湿性)等得到改善。

与目前通常采用的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相比,本源微生物采油不存在菌种适应性、变异退化等问题,减少了菌种的开发、生产等步骤。工艺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大庆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青海油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本源微生物资源丰富,完全具备开展本源微生物驱油的条件,正在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并准备矿场应用试验。

(二)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前景展望

我国已投入开发的石油储量中,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东部陆地油田多处于高含水期,注水采油效果明显变差,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保证持续稳产的主导手段。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推广聚合物驱油、复合驱油、微生物驱油、物理法采油等已基本掌握的工艺技术的同时,加速这些工艺所需注入设备、物理法采油设备等成套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形成从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到运行管理的整体能力。

(1)聚合物驱将会稳定发展,并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矿场中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提高采收率技术,将在保持东部老油区产量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聚合物驱产油规模将超过1.0×107t。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开发一些能够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相关技术。

(2)复合驱尽管在中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中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聚合物驱相比技术更加复杂,还有一些机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和矿场试验力度,尽快使复合驱成为接替水驱的另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

(3)随着气源的不断发现,特别是中国西部油气田的发现,气体混相或非混相驱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4)热采方面需进一步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同时大力加强蒸汽驱等技术研究,尽快形成热力采油接替技术。

(5)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是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的过渡技术。该项技术在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新疆油田等试验区进行矿场试验,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4.93,增产原油8×104t,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润湿性反转方法促进低渗透气田增产技术。润湿性反转方法是通过改变井底附近岩石的润湿性及压裂支撑剂的润湿性(从液相润湿变成中等润湿或者气润湿)来提高产量及改善压裂效果的新方法。采用这一新方法,一方面由于改变了岩石的润湿性,反转凝析的液体以及压入的前置液便可以很容易地产出,而不至于挡住气体的流动;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提高了压裂后液体的返排率,气体的相对渗透率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气井的产能。

三、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可采系数研究的影响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逐步应用,使已发现油气资源的采出程度不断提高,并将使未发现资源可采系数不断增加。同时,为体现国家层面对我国可采油气资源潜力需求更偏重于技术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本次研究要求在确定我国油气资源技术可采系数时,陆上要考虑到强化(三次)采油技术;海上条件比较恶劣,我国的勘探开发水平偏低,要求考虑二次采油技术条件。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孙冲 任玉林 黄学斌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 在研究了目前世界上三大阵营、5个层面的剩余可采储量管理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对比了中外油气储量分类与管理模式差异,对国际上通行的储量标定方法进行了评价,结合我国油气储量标定要求,依据储量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优选出适合我国特点的剩余可采储量管理的分类标准——SPE标准。

关键词 国际油气项目 剩余可采储量 分类标准 管理模式 差异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 i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Oil/Gas Recoverable Reserves's Management

SUN Chong,REN Yu-lin,HUANG Xue-bi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lnstitute,SlNOPEC,Beijing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research in classified criteria of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management,which includes three camps and five levels.It analyse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oil reserves classifications and managing modes,evaluated international popular reserves demarcating methods.Combined China’s demand of oil/gas reserves demarcation,according to the aim and principle of reserves management.It optimize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management,which could suit China’s characteristics—SPE standard.

Key word International oil/gas project Remainder recoverable reserves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Managing mode

在国外,“储量(Reserves)”通常指“在现行的经济与技术条件和政府法规下,预期指定日期之后能从地下的油、气藏中采出的原油、天然气的数量”。油气储量是油气公司的核心资产,是衡量油气公司的价值和成长的标准。对于一国的油气储量,首先要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和方法,对其储量进行合理评估。为此,国际各大石油组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用于油气储量评估的分类体系和评估规则。比较通用和国际公认的概念,来源于国际石油大会(WPC)、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使用的SEC标准。我国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储量管理也做了很多改进,但尚未与国际通行规则或SEC标准完全接轨,至少关于三级储量的概念,与国外就有很大的差别。需进一步阐明这些异同,以便为实现油气储量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1 世界主要资源国可采储量分类标准及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级分类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阵营和5个层面。三大阵营分别是指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为代表的矿业大国阵营,以工业相对发达的北欧和矿业相对富有的南美为代表的北欧、南美阵营以及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原计划体制国家阵营;5个层面分别指与资源勘探开发有关的公司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和资本投资层面(表1)。在石油方面,中东国家并没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这些国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国家的资源储量标准,尤其是美国标准。无论是哪个阵营和层面,建立资源量和储量分级分类体系的目的为:①为正确量化而建立技术指标;②为相互交流建立对应关系。

表1 世界矿产资源分类体系

目前,主要资源国在剩余可采储量管理上,采用的分类标准主要有:SPE标准、中国储委新标准、俄罗斯分类标准、加拿大石油学会分类标准和挪威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储量资产上市时,采用的标准为SEC储量分类标准。

1.1 SPE 可采储量分类标准

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可采储量分类标准(图1)将剩余可采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未证实储量。证实储量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未开发的,未证实储量细分为概算储量和可能储量。SPE油气储量标准定义主要包括3项内容:

(1)证实储量:是指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规下,根据地质和(或)工程数据分析,合理确信地评估,从某一指定时间以后,从已知油气藏可以商业开采的石油数量。如采用概率法,那么实际开采数量将等于或大于此评估值的概率至少有90%。

(2)概算储量:地质和(或)工程数据表明很可能开采出来的未证实储量。如采用概率法,实际开采数量将等于或超过评估证实与概算储量总和的概率应当至少50%。

(3)可能储量:地质和(或)工程数据分析表明比概算储量可采性更差的储量。如采用概率法,实际开采数量将等于或超过评估证实加概算加可能储量总和的概率应当至少10%。

图1 SPE储量分类标准

1.2 中国储委新标准

为了与国际储量分类标准接轨,中国储委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颁布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和《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中国储委新标准框图见图2。

图2 中国储委新标准

中国储委新标准定义包括3项内容:

(1)探明技术可采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已实施的操作技术和近期将采用的操作技术;②已有开发概念设计或开发方案,并已列入或将列入中近期开发计划;③以近期平均价格和成本为准,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和次经济的。继续向下分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和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2)控制技术可采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以上,继续向下分为控制经济可采储量和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3)预测技术可采储量是指满足下列条件所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①乐观推测可能实施的操作技术;②将来实际采出量大于或等于估算的技术可采储量的概率至少为10%。

1.3 俄罗斯储量新标准

俄罗斯储量新标准框图见图3。

图3 俄罗斯储量分类新标准

1.4 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

目前,加拿大制定了一系列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和评估规则。根据加拿大NI51-101法则之油气活动披露准则(Standards of Disclosure for Oil and Gas Activities),油气公司必须根据加拿大油气评估手册第一卷《储量定义和评估程序》(Volume 1 of the Canadian Oil and Gas Evaluation Handbook(COGEH))来进行油气储量分类,并作为所有储量评价的标准。

参照2000年SPE和WPC共同起草的《石油资源量分类和定义》,对于储量,COGEH推荐采用证实储量(1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来反映其概率水平,同时认为证实储量(1P)是相对较为保守的,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是较为现实的,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是较为乐观的。对于证实储量(1P),其评估储量可采出的概率为90%或更高;对于证实储量+概算储量(2P),其评估储量可采出的概率为50%或更高;对于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3P),其评估储量可采出的概率为10%或更高。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框图见图4。

图4 加拿大石油学会储量分类标准

1.5 SEC 储量分类标准

SEC是1929年10月由美国联邦政府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和市场监督的机构。为保证上市油气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投资者的利益,SEC制定了油气储量评估规则。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油气公司必须按照这一规则进行储量评估,并披露评估信息,信息的披露直接影响着上市石油公司的股票价值和信誉。在证券市场,油气储量及其价值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预示着投资价值的变化。SEC标准评估的证实储量只是储量序列中最为可靠、风险最小的那一部分,也是在开发后肯定会获得经济回报的那一部分。SEC储量分类标准框图见图5。

图5 SEC储量分类标准

SEC储量分类标准定义包括3个方面:

(1)证实储量:在现行经济和操作条件下,由地质和工程资料证明将来从已知油气藏中能以合理的确定性采出的原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液的数量,即价格和成本以评估时的实际情况为准。价格的变化只考虑合同协议中提供的现有价格的变化,但不包括将来条件改变引起的价格上升。证实储量又分为证实已开发储量以及证实未开发储量。

(2)证实已开发储量:是通过现有井、采用现有设施和操作方法预期可采出的储量。对于通过注水或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补充天然能量和改善一次开采机理预期可获得的油气增加量,若划归“证实已开发储量”,仅仅是指在先导项目试验之后,或已安装的流程取得生产效果而得以证实增加的可采储量是可实现的。证实已开发储量包括正生产和未生产储量。

(3)证实未开发储量:是指预期从未钻开发井地区的新井中,或需要支出相当多的费用进行重新完井能够采出的储量。未钻开发井的地区仅限于那些与已钻井相邻的可生产单元。对于其他未钻井地区,只有具备与现有产层存在生产连续性的条件,才能够定位证实储量。任何地区,只要注水或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实施尚在设想中,其储量都不能归为证实未开发储量,除非这些技术通过同一地区同类油藏进行的试验证实是有效的。

1.6 各类储量分类标准间对应关系

(1)中国储委新标准—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经过储量套改的中国储委新标准与SPE和SEC标准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图6),同时存在一些比较小的差异:①中国储委新标准剩余可采储量管理目的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偏重于计算技术剩余可采储量,反映油田开发水平的高低;②SPE标准适用于国际油公司间的资产评估,注重公平利益竞争,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真正国际化的中立标准,在储量交易过程中是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油公司普遍认可的标准。

图6 中国储委新标准—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应关系

(2)俄罗斯储量新标准与SPE分类对比:俄罗斯储量新标准的A级、B级、C1级和C2级可采储量分别对应SPE标准的证实已开发、证实未开发、概算和可能级别储量。

(3)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SPE和SEC储量分类标准在技术可操作性、经济条件、时间属性、流体界面及含油面积等5个属性上具有明显不同(表2)。同时,SPE和SEC储量分类标准在储量标定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SEC储量分类标准更加严格;虽然SEC也认可类比法,但是要求油藏较类比油藏具有相同或更好的储层性质,而SPE只要求油藏性质类似即可(表3)。

表2 SPE—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一)

表3 SPE与SEC储量分类标准对比(二)

2 储量管理国际通行标准发展趋势

展望世界油气资源与储量分类标准,可以看到其发展趋势:

(1)SPE标准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全面和最具权威性的石油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目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国的大油公司参照和直接使用的油气资源/储量的体系。近年来,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储量标准也逐渐向此靠拢。

(2)对剩余可采储量实行动态管理:西方(尤其证券市场)的油气储量是运用“商业价值—资产经营—市场化可行性—可采储量—地质储量”的逆向思维来建立的,立足点在动态的剩余可采储量上;国际通行标准的分类,以剩余可采储量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划分为主,储量与评价程度、开发阶段紧密相连。

(3)剩余可采储量本身必须是经济的:对于储量,首先考虑经济极限,然后考虑现有储量的开采能否收回储量基准日之后的所有投资和成本,经济性对储量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储量评估标准的应用在部分地区受到区域限制,比如加拿大公司要求采用加拿大储量评估标准,哈萨克斯坦要求采用俄罗斯标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咨询公司在开展储量评估时大多认可和采用SPE储量分类标准(表4)。

表4 储量评估公司开展项目评估时采用的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综上所述,中外油气储量分类与管理模式上存在以下差异(以美国为例):①油气储量用途上的差异,中国将其用于国家资源管理规划和指导勘探开发及中长期规划,而美国为满足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和公司管理、竞争的要求;②油气储量概念上的差异;③油气储量计算时间上的差异,中国各级储量的计算与勘探开发阶段相联系,而美国计算储量一般不限于勘探开发阶段,根据需要,随时都可计算3P(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Possible Reserves)储量,作为资产管理,计算更加频繁;④油气储量分类及可靠性的差异;⑤油气储量经济性上的差异,中国的油气储量计算对商业性考虑不够,存在部分探明储量无法动用情况,而美国证实储量必须是储量评价时具有经济性的,一般不存在不能开发的虚证实储量数据;⑥油气储量级别要求上的差异,产能把握性、地质储量可靠性和提高采收率方法方面存在差异;⑦油气储量管理模式的差异,国外油气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强调的是储量的货币价值,国内现行油气储量管理的对象是地质储量,强调的是各种储量的序列结构。国外对油气储量的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评价的主导思想是在现有开采技术、经济约束条件下是否盈利,对达不到经济条件的储量进行及时的调整,降低储量级别,体现出鲜明的经济观和现实观。国内对开发储量的分类和管理比较粗放,对未来开发探明储量的分类和管理则较细,体现了鲜明的前瞻性和宏观性。

国外对油气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经济条件、现有的工艺技术、现行的政府法规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国内现行的评价依据主要是根据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量的认识程度。国内可采储量允许一定推测,而国外强调“眼见为实”。

3 油公司储量管理选用分类标准的原则

(1)从技术上能够更好地指导开发生产,为油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决策及有关海外在产油田的技术经济政策等提供依据。

(2)满足油公司储量资产评估及管理的需要:主要是国际油公司间储量资产横向对比以及对外发布储量资产信息的需求。

(3)满足国内储量管理需求。

(4)处理好油公司与海外在产油田所属资源国之间储量管理的关系:油公司储量资产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何同时满足油公司和资源国对开发生产项目储量管理的需要,处理好其中的分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处理好油公司与不同作业者之间的关系(对储量资产的评价达成共识):同一个项目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业者,如何处理好不同作业者之间的储量资产核实认同的关系是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 国际油气项目中的储量分类、评估和管理体系

(1)为加快我国油气储量评估与国际通用规则的接轨同步,海外项目储量管理要由地质储量为主转变为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并重,由静态储量为主转变为静态储量和动态剩余可采储量并重,以实现油气资产化动态管理。

(2)我国油气储量分类与国际通用标准的主要差别在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方面(我国储量新标准虽考虑了证实储量的分类原则,探明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基本对应SPE/WPC的证实储量,但其细分又不能对应)。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应增加对可采储量动态价值的考量,使我国的储量分类体系既符合国情与习惯,又能实现国际间交流合作与海外项目的正常经营要求。

(3)对于探明已开发储量的评估应按照SEC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现金流法,计算剩余的可采储量的经济价值。

(4)为适应国外油气储量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石油公司参与国际上储量转让与合作开采的要求,对包括探明已开发储量、探明未开发储量等不同级别的油气储量,都应建立净现值法和投资回收期法等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为海外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5)要按照SEC的做法,把储量作为一种资产,储量评估侧重于证实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储量资产剩余价值的计算。计算一般分已开发储量的剩余价值和未开发储量的剩余价值。对已开发储量的评估主要应用产量递减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未开发储量来说,应按照国际勘探和评价期,用类比模拟法和容积法等方法做好石油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的评估、油井生产能力的早期评价、开发方式的早期预测、开发层系和井网的筛选、井网密度合理确定以及油田开发早期主要开发指标和早期的预测等工作。

(6)油气储量是一个海外油气开发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油气储量评估则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根据国际石油市场原油价格、开发成本及油田变化规律,搞好海外油气项目的储量评估,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有力保障之一。海外项目应该定期,尤其是重大投资决策或油价、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或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时,对油气的剩余价值进行重新评价,分析开发速度和投资、开发技术及成本结构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和修改有关部署和决策,调整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登发,马永生,杨明虎.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1~8.

[2]王庭斌.中国气田的成藏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地质,2003,24(2):103~110.

[3]游秀玲,张玲,罗云秀.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探讨及油藏综合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314~318.

[4]赵文智,毕海滨.储量研究中油藏边界的确定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5,17(6):379~383.

[5]胡建国.一种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新型增长曲线[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5):569~571.

[6]陈元千,赵庆飞.预测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采比的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1):44~45.

[7]冉启佑,胡向阳,赵庆飞等.新区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5):77~80.

[8]郭齐军.对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及评估的讨论——以东辛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309~312.

[9]毕海滨,王永祥,胡允栋.浅析SPE储量分类中三级储量的相互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4):420~422.

[10]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SY/T5367-1998.

[11]赵文智,毕海滨.浅析中国与西方在储量计算中确定有效厚度之差异[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125~129.

[12]杨园园,胡志方,李薇等.油气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J].河南石油,2006,20(3):17~21.

[13]陈元千,赵天森.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的新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04,16(4):254~258.

[14]苏映宏.油田开发中后期可采储量标定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94~96.

[15]陶自强,吕中锋,李红平等.水驱特征曲线在可采储量标定中的应用探讨[J].新疆地质,2006,24(4):447~449.

[16]Stout John L.The need for dynamic forecasting of recoverable reserves[C].SPE Economics and Evaluation Symposium 1977,(2):11~14.

[17]Stultz-Karim S P.Expert 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oil & gas disputes:The impact of lack of harmonization in reserves classifications systems and uncertainty in reserves estimates[C].SPE Middle East Oil and Gas Show and Conference 2007,(3):12~14.

[18]Fetkovich M J,Fetkovich E J,Fetkovich M D.Useful concepts for decline curve forecasting,reserve estimation,and analysis[J].SPE Reservoir Engineering,1996,2(1):13~22.

[19]Fetkovich M J,Vienot M J,Johnson M D,et al.Case study of a low-permeability volatile oil field using individual-well advanced decline curve analysis[C].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1985,(9):22~26.

[20]朱九成,马贤圣.海外石油开发项目剩余可采储量快速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62~64.

[21]张宇,白鹤仙,邱阳等。油气经济可采储量评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99~103.

[22]Deutsch CV,Ren WS,Leuangthong O.Joint uncertainty assessment with a combined Bayesian Updating/LU/P-field approach[C].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cal-Geology,AUG 21-26,2005.GIS and Spatial Analysis,1~2:639~644.2005.

[23]Neufeld C,Deutsch C.Calculat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with uniform conditioning[C].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cal-Geology,AUG 21-26,2005.GIS and Spatial Analysis,1~2:1065~1070.2005.

[24]Ghouri SS,Kemal A.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Indus basin:History and present status[C].Symposium on the Indus River-Biodiversity,Resources,Humankind,114~131,JUL 13~15,1994.

[25]Patni S,Davalath J.Subsea HIPPS:A way to develop high-pressure subsea fields.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C].SEP 26-29,2004.SPE Production & Facilities 20(2):155~159.2005.

[26]Wei XP,Wu XQ.Study on the principles of dynamic space-time evolvement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ystem of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and its optimal control[C].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MAY 03-05,2004.Management Sciences and Global Strategies in the 21st Century,1~2:16~21.2004.

[27]张玲,袁向春,林豪等.国内储量计算与上市储量评估对比分析[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3):13~16.

[28]崔传智,刘园园,赵晓燕.实用天然气可采储量标定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854~856.

[29]Ewida A,Lever G,Power S.Terra Nova design challenges and operational integrity strategy[C].12th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ISOPE-2002),MAY 26-31,2002.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2002)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1:24~31.2002.

[30]Tengesdal JO,Sarica C,Thompson L.Severe slugging attenuation for deepwater multiphase pipeline and riser systems[C].2002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SEP 29-OCT 02,2002.SPE Production & Facilities 18(4):269~279.2003.

[31]Wilson M,Moberg R,Stewart B,et al.CO2sequestration in oil reservoirs-A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pportunity[C].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s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2000.Green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243~247.2001.

[32]冉启佑,赵庆飞,方开璞等.水驱油田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79~383.

[33]Sneider RM,Sneider JS.New oil in old places:The value of mature-field redevelopment[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63~84.2002.

[34]Rusk DC.Libya:Petroleum potential of the underexplored basin centers-A twenty-first-century challenge[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429~452.2002.

[35]Cochran MD,Petersen LE.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Berkine Basin,Grand Erg Oriental,Algeria[C].Conference on 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21st Century,JAN 12~15,2000.Petroleum Provinc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531~557.2002.

[36]Bennion DB,Thomas FB,Schulmeister B.Retrograde condensate dropout phenomena in rich gas reservoirs-Impact on recoverable reserves,permeability,diagnosis,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s[C].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JUN 12~14,2001.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40(12):5~8.2001.

[37]俞启泰.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2):52~56.

中国原油之父是谁?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采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采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采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鸦片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政府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资源”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萧光琰。

萧光琰为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42毕业于美国坡摩那大学化学系;1945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研究员、美孚石油公司研究化学师;1951后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石油研究所研究员。

建国后最早从事石油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在国内首次开展了页岩油裂化催化剂氮中毒的基础研究;开展金属酸性催化剂双重性的研究,为我国石油工业和催化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在1968年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关押,在连续残酷殴打后自杀身亡;3天后,他的妻子甄素辉和15岁的女儿萧络连一起自杀。

扩展资料:

中国原油的相关情况:

1、 我国石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年进口原油7000多万吨,花费近200亿美元,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多支付了数十亿美元。

2、我国石油供求和价格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国内企业对恢复石油期货交易的呼声很高。其实我国在石油期货领域已经有过成功的探索。

3、1993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相继推出石油期货合约。

百度百科-萧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