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五月7日发生的重大

2.佛山陶瓷的发展历史

3.从柳市到鲁山高速油价大概需要多少钱

4.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5.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6.杭州到宿州自驾费用,1.1排量。最近的路线,包括油费,过路费

历史上五月7日发生的重大

南庄最近油价调整_南庄最近油价调整时间

5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127天(闰年是1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8天。

1821年——英国接管塞拉利昂、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组成英属西非

1832年——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

1848年——普鲁士军队粉碎华沙起义。

1916年——护国军设立军务院

1935年——日本向佳木斯武装移民

1937年——、作报告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1939年——德、意宣布结成军事政治同盟,罗马—柏林轴心建立。

1940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提出辞职。

1945年——苏联无线电节(波波夫发明无线电之日)。

1945年——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6年——英国和法国从叙利亚撤军

1948年——中央书记处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举行会议

1948年——欧洲统一运动首届大会开幕

1954年——奠边府战役胜利

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调整国民经济

1961年——批转周恩来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调查报告

196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

1966年——给林彪写了《五七指示》

1967年——我军先后击落26架美军飞机

2000年——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

2002年——北方航空公司一客机在大连湾海域坠毁,112人遇难

2008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离任,梅德韦杰夫上任;普京出任总理

2008年——奥运火炬在广州传递

2008年——中国国家会见日本明仁天皇

2009年——5月7日,中国四川省公布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图)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总数共为5335人,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公布相关数据。

2009年——发改委发布油价管理办法

出生

1711年——休谟诞生,英国哲学家

1812年——罗伯特·变褐诞生,英国诗人和编剧家(1889年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1833年——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诞生,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18年逝世)。

1840年——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诞生,俄罗斯作曲家(1893年逝世)。

1861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出生

1867年-----波兰家莱蒙特出生

1901年——美国影星贾莱·古柏出生

1902年——萧一山,中国历史学家。

1912年——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56年——扬·彼得·巴尔克嫩德,荷兰首相。

1959年——翁美玲(1959—1985),香港著名电视演员。

15年——杨童舒,中国女演员。

18年——肖恩·马里昂,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1981年——林津平,台湾棒球选手。

1981年——沈鹤(小沈阳),二人转、小品、影、视、歌

1983年——曾嘉敏,台湾棒球选手。

1987年——绀野朝美,日本歌手。

杨童舒

生年不明——铁炮冢叶子,日本动画声优。

1990年——日本艺人戸谷公人。台湾艺人麻吉弟弟出生。

1994年——日本女艺人前田彩里

1992年——郭英杰 淄博张店

逝世

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逝世,明朝皇帝,一代明君。

1602年——李贽逝世,中国作家

明孝宗

1932年——袁吉六,教育家。

1949年——“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李白牺牲。

1968年——吴景超(1901~1968),中国社会学家。

1981年——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逝世

1999年——邵云环、许杏虎、朱颖殉职。

2007年——迭戈·科拉莱斯,美国拳击运动员。(17年出生)

2007年——周策纵,中国历史学家。(1916年1月7日出生)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165048.htm

佛山陶瓷的发展历史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从柳市到鲁山高速油价大概需要多少钱

柳市到鲁山高速1229.2公里。根据车辆百公里油耗计算下吧。

纳吧

驾车路线:全程约1229.2公里

起点:柳市镇

1.温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10米,左转进入柳青南路

2) 沿柳青南路行驶230米,左转进入三里一路

3) 沿三里一路行驶210米,过左侧的柳市新城大厦约22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柳江路

4) 沿柳江路行驶790米,左转进入车站路

5) 沿车站路行驶2.6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G104

6) 沿G104行驶7.6公里,朝G1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白鹭屿立交桥

7) 沿白鹭屿立交桥行驶910米,过大桥北互通约380米后,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8) 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1.7公里,过白鹭屿大桥,朝永嘉/诸暨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9) 沿匝道行驶1.1公里,过高岙大桥,直行进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

10) 沿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2.9公里,朝杭州/永嘉/诸永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永嘉枢纽

2.沿永嘉枢纽行驶420米,过永嘉枢纽,直行进入诸永高速公路

3.沿诸永高速公路行驶223.2公里,过直埠互通,朝杭州/G60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过直埠枢纽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沪昆高速公路

5.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31.1公里,朝嘉兴/G2501东段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

6.沿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30米,过张家畈枢纽,直行进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

7.沿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54.2公里,过京杭运河大桥,朝湖州/南京/G2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庄兜枢纽

8.沿南庄兜枢纽行驶360米,过南庄兜枢纽约400米后,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9.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237.3公里,朝江宁区/南京城区/月牙湖/东山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南京支线

10.沿南京支线行驶1.2公里,过东山枢纽,直行进入南京支线

11.沿南京支线行驶5.7公里,朝二桥/上海/三桥/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高桥门枢纽

12.沿高桥门枢纽行驶780米,过高门桥枢纽,直行进入绕城高速公路

13.沿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3.0公里,过东杨坊立交桥,直行进入宁洛高速公路

14.平顶山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宁洛高速公路行驶611.1公里,朝尧山/S88/郑州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郑尧高速公路

3) 沿郑尧高速公路行驶18.1公里,过高速立交桥,到达终点

终点:鲁山出口(S88郑...

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佛山陶瓷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粘贴于佛山网政务公开专栏)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佛山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外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形势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受内外因素影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小进也退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佛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包括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最后,展望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前景,指出其发展的方向是:走可持续道路、做强区域品牌、增强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等。

关键词: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谈及陶瓷,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佛山。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佛山的历史文化多种多样,而陶瓷文化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传播最广的。石湾陶瓷则更是佛山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使佛山获得“南国陶都”的桂冠,并延伸发展了“大佛山陶瓷”地域经济的概念。

一、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佛山是镶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佛山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南风古灶,五百年窑火不断,石湾公仔,享誉中外。佛山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今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国以前的辉煌与没落

佛山石湾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已揭开其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战争以后,佛山的陶瓷业由停滞而趋向衰弱。国民党统治时期,佛山陶瓷业不但不能发展,而且日渐萧条、衰退,洋瓷输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至解放前夕,佛山的陶瓷业已奄奄一息。尽管如此,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二)建国之后的重新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我国陶瓷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的陶瓷工业体系。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以石湾为中心,生产美术、化工和建筑陶瓷产品,在国内及出口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量在70年代占全国的20%。

但佛山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以石湾为龙头的佛山陶瓷业抓住千年未遇的发展良机,迅速调整生产布局,引进先进设备,改革生产技术,开发建筑装饰陶瓷,创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辉煌。在只有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中,佛山陶瓷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开始起步,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兴起。1982年广东佛陶集团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第一条意大利年产30万平方米彩釉砖自动生产线,80年代中期,佛陶集团又率先在中国大陆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卫生陶瓷生产线,标志着中国陶瓷业迈出了告别传统工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期间主要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在投资、技术装备引进或开发等方面大力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广东佛山陶瓷集团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发展的领军企业,当时的条件下,该企业在投资、生产、技术、产品、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培养了大批陶瓷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佛山陶瓷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山陶瓷集团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基地,聚集了当时各方面技术力量,生产不断上升,企业效益不断增长,因此带动了当地一些国有及集体陶瓷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当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许多设备要引进,投资大,项目建设审批、等环节较多,建设周期长,生产技术门槛较高,所以生产的发展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形成了卖方市场,企业的效益极好,压砖机被喻为“印钞机”。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佛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发展,供需达到平衡。1992年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适逢由佛山直接管辖的四个县接连改为由佛山代管的县级市,如南海县改为南海市、顺德县改为顺德市,这些刚成立的县级市为发展经济,鼓励发展陶瓷产业,石湾周边的乡镇,如顺德的乐从和南海的南庄、西樵、罗村大建乡镇陶瓷企业。同期广东率先进行企业转制改革,个人资本开始进入陶瓷产业,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开始转制为民营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变,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生产格局。同时佛陶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取技术入股的形式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促进了陶瓷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佛陶集团自己培养了竞争对手。这时的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由于技术引进投资大、投资成本高、资金筹措难,装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断有新的国产设备投入,如大型球磨机和喷雾干燥塔等。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扩大,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佛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陶瓷产业在这一阶段获得快速发展,与的鼓励分不开。但是,因对陶瓷产业没有统一的规划,随处建厂房,还没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佛山出现处处冒烟现象,陶瓷无序竞争现象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此时,佛山陶瓷产业供需达到平衡,产品价格稳中有降,产品的内销主要靠本地和各地的陶瓷批发市场,产品的出口以补偿贸易为主,出口量不大。

第三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这是佛山建筑卫生陶瓷发展提高时期。一些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在当地(主要是镇级)的政策扶持下,以其机制灵活、资金有保证,借助国内开发出的大型喷雾干燥塔、大吨位压机、宽断面辊道窑、抛光线等装备及新的生产技术,以低成本进入、低成本生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佛山陶瓷产业的主角。19年下半年至1998年上半年的一年时间里,佛山地区就有近200条新生产线上马,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增幅达到60%,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色恐怖”,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竞争开始升级,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因管理机制落后,设备经十多年的使用,已显落后,同时因没有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下降,最后被自己培养的竞争对手打垮,只有选择退出。与此同时,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各种技术人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化工原料、色釉料、陶瓷机械及广告公司等,促进了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经销制和展厅销售的出现,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销还是靠批发市场销售为主,据统计1998年佛山石湾的陶瓷批发市场就有13个之多,但因产品的品种和花色增加,部分企业已开始建大面积的展厅来展示产品,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同时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推销。因企业购买的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出口补偿贸易逐步减少,一般贸易增多,但增速较慢,至1999年,佛山陶瓷年出口金额大约为7000万美元。

第四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至今。佛山陶瓷开始走上技术创新、产品品牌战略和市场开拓的发展之路。因国内市场供大于求,陶瓷生产企业开始注重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大吨位压机、先进的宽断面辊道窑及自动化的新型布料系统被广泛使用,陶瓷产品品种不断创新,天然石类抛光砖、仿古砖、高档釉面砖和大规格的瓷砖等被开发出来,产品不但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而且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佛山陶瓷企业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在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品牌。在这一阶段,佛山陶瓷产业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2006年佛山陶瓷企业547家、工业总产值572.74亿元、工业增加值164.92亿元、资产总计323.94亿元、利润总额21.41亿元、税收总额21.93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51280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59.9%、245.9%、270.7%、51.4%、11.6%、192.8%和31.8%,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1%、23.0%、24.4%、7.2%、53.3%、19.6%和4.7%。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366家、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货值65.05亿元、资产总计293.72亿元、利润总额36.44亿元、税收总额18.0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24180人,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7.3%、7.9%、3.5%、6.6%、9.2%、5.9%和7.8%。2007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总值14.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7%,市场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轻工商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陶瓷出口50强中,佛山有13家,占全国的26%,占全省(23个)的56.5%。

二、佛山陶瓷产业现状

作为全国陶瓷产业中心之一的佛山,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就

1、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目前,佛山有陶瓷生产线1000多条,建筑、卫生陶瓷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40%和16%,全球的25%和5%,陶瓷机械约占全国的80%,陶瓷色釉生产约占全国的50%。

2、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及会展中心

目前,佛山形成了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等五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示和会展中心,江湾路和南庄大道两大陶瓷专业街,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同时,佛山拥有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大会展场馆,经过2004年的陶瓷会展业整合之后,形成了陶瓷产品展(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陶瓷工业展(佛山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和陶瓷艺术展(陶艺节)三足鼎立的陶瓷会展格局。

3、已形成产业集群和成熟的产业链

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陶瓷机械、陶瓷原料、耐火材料、陶瓷配件和陶瓷包装等专业生产厂家也迅速在佛山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佛山还有陶瓷研究所、陶瓷产品检测中心、专业院校、发达的专业媒体、广告公司、运输公司、陶瓷批发市场和展览场所,目前佛山市这类相关企业和部门就有1千多家,形成了很长的产业链,聚集效益明显。据专家评估,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在全国领先,已与意大利著名的萨斯索罗镇很相近。

4、技术在全国领先,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三十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我创新,佛山陶瓷产业已在技术上自成体系。从生产装备看,虽然总体水平与发达的陶瓷生产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佛山都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从创新技术看,佛山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块彩釉砖、水晶砖和抛光砖等,可以生产出国外还不能生产的弧形砖,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技术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从研发中心看,广东佛陶集团陶瓷研究所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合作建立的中国建陶研发中心是国家级陶瓷研究所,而且部分企业内部还有省、市级技术中心。从产品检测机构看,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是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实验室、佛山质量检验监督检验所陶瓷实验室是广东省陶瓷技术监督检验站。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佛山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5、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就了区域品牌

涌现出佛陶、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嘉俊、蒙娜丽莎、博德精工、欧神诺和能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品牌。目前,佛山陶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ARROW),“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2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4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8个。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己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佛山陶瓷”的普通商标。“佛山陶瓷”已成为让世界认识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漆金名片,成为弘扬佛山历史文化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

6、造就了大批陶瓷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各类陶瓷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策划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齐集佛山,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佛山陶瓷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佛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1、瓶颈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在陶瓷的生产中,燃料成本约占30%,近两年油价飙升已使燃料成本提高到约40%,这对以燃油为主要原料的陶瓷企业产生特别大的冲击。随着石油价格上升,化工原料、色釉料、包装材料等也跟着上涨,加上技术工人短缺,人工费用增多,佛山陶瓷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陶瓷产品的价格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上扬,把企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是瓷土紧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陶企“断炊”的威胁将是陶瓷行业的切肤之痛。

2、环保门槛不断提高

陶瓷产业的废气、二氧化硫及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均居各行业中的前列。而佛山陶瓷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家的环保观念不强,不注重环境保护,对环保方面的技术改造投入不够。目前,佛山市已意识到陶瓷产业与城市发展不相融洽的被动局面,正大力对佛山陶瓷产业进行大力度的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勒令不达标的企业必须整改或关停,但这一过程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佛山陶瓷的技术装备国内领先,但与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技术创新和改造方面,大多数企业投入不足,缺乏研发能力,出现偷技术、产品同质化、技术纠纷多的不良现象,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设计方面,新产品数量不多,大部份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仿效性严重;产品开发方面,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和实用型之路。另外,佛山也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内江浙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佛山陶瓷在市场上未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

4、出口阻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佛山陶瓷的出口大幅增长,佛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但是,这对国外的同类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设立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关税等其他贸易壁垒来阻止我国陶瓷出口,佛山陶瓷出口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佛山陶瓷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单价太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等。

三、佛山陶瓷产业展望

佛山陶瓷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发生了相对变化,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减弱,而资本、技术、生产管理水平等构成了佛山的优势要素。佛山陶瓷行业往前发展,必须要有新高度的目标定位,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而是发展整个产业链,技术、文化、品牌都涵盖其中。为发挥佛山陶瓷产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佛山陶瓷产业与城市的发展,佛山陶瓷产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环保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行业持续发展。陶瓷行业虽是佛山市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佛山市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陶瓷行业由于、能源、污染等问题,与城市建设极不相融,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强调清洁生产。陶瓷产业作为典型的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出路,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二)做强区域品牌,生产文化陶瓷

佛山陶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发展创新的典范。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品牌并不容易,它需要文化和市场的繁荣。陶瓷行业在佛山不仅是做砖做洁具那么简单,它的寓意非常深刻广泛,具有广阔的文化内涵。目前,佛山陶瓷已经成为佛山一个强势的区域品牌。而佛山陶瓷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认知度高——原料、能源、运输、人力等成本却比其他区域要高,因此,佛山陶瓷只有走高端品牌之路,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由加工、制造的生产阶段转移到包括研究开发和营销、品牌在内的自主创新阶段。目前,佛山陶瓷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应推动其从跟踪模仿阶段向以技术、品牌、标准为主的自主创新阶段演进,实施差异化战略。一是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和发展现有的陶瓷生产装备,二是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陶瓷新产品。

(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并举

陶瓷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从生产加工低端的价值链环节升级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佛山发展的需要。陶瓷产业升级即从以前生产大、营销与科研小的“腰鼓型”,转变成生产小、营销与科研大的“哑铃型”产业结构,使产品的价值链尽量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而陶瓷产业是专业性生产比较强的行业,从行业中完全退出来并不容易,许多企业更多地选择把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出去,在佛山保留企业总部和产品的研发部门,从而推动佛山陶瓷产业升级。另外,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等也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转移。

PS: 陶瓷是一个大产业当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供创作,有其他问题可以HI我,我会尽量为你提供素材

杭州到宿州自驾费用,1.1排量。最近的路线,包括油费,过路费

全程共556.8公里,5小时39分钟 , 收费255元

1从起点出发,在下城区城区行驶2.3公里,在中河立交桥稍向右转走匝道,进入上塘高架

详细路段

1.1从起点出发,朝西方向沿环城北路行驶63米,右转进入莫干山路

1.2沿莫干山路行驶203米,过金汇大厦约50米后右转进入密渡桥路

1.3沿密渡桥路行驶175米,过美都 恒升名楼约50米后右转进入湖墅南路

1.4沿湖墅南路行驶277米,左转进入环城北路

1.5沿环城北路行驶0.7公里,过浙江展览馆大酒店约100米后

1.6行驶212米,进入环城北路

1.7沿环城北路行驶452米,在中河立交桥稍向右转走匝道,进入上塘高架

2沿上塘高架一直向前行驶260.4公里,从沪宁高速/宁马高速/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出口离开,朝沪宁高速/长江二桥方向,进入绕城/沪蓉高速/G42

收费110元>>

详细路段

2.1沿上塘高架行驶13.5公里,过逸居城约50米后进入长深高速/G25

2.2沿长深高速/G25行驶246.1公里(经杭宁高速公路南庄兜收费站,浙苏省界收费站,宁杭高速南京收费站),从沪宁高速/宁马高速/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出口离开,朝沪宁高速/长江二桥方向,进入绕城/沪蓉高速/G42

3沿绕城/沪蓉高速/G42一直向前行驶210.6公里,从淮北/徐州/北京/G3出口离开,进入京台高速/G3

收费40元>>

详细路段

3.1沿绕城/沪蓉高速/G42行驶8.3公里,过天泓山庄约100米后进入绕城公路

3.2沿绕城公路行驶4.9公里,进入二桥高速

3.3沿二桥高速行驶20.3公里(经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收费站),进入宁洛高速/G36

3.4沿宁洛高速/G36行驶175.7公里(经皖苏主线收费站),从淮北/徐州/北京/G3出口离开,进入京台高速/G3

4沿京台高速/G3行驶75.5公里,从宿州/永城出口离开(经宿州收费站),朝市区/人民路/淮河路/涡阳/永成方向,进入迎宾大道

收费105元>>

5进入埇桥区城区行驶7.1公里,到达终点

详细路段

5.1沿迎宾大道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G206/人民路

5.2沿G206/人民路行驶3.1公里,过华奇网络沙龙约50米后右转进入胜利路

5.3沿胜利路行驶1.8公里,左转进入书院路

5.4沿书院路行驶223米,右转

5.5行驶111米,过埇桥街道办后右转进入药店巷

5.6沿药店巷行驶281米,过宿州十一中约50米后右转进入胜利路

5.7沿胜利路行驶104米,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