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释电催化原理

2.请问什么是催化剂的SMSI效应?

3.黄金价格的涨跌和什么有关?

4.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创近十年新低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金价突破_金价破局尚待催化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2月黄金期价27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4美元,收于每盎司1188.4美元,跌幅为0.12%。

据新华社报道,分析师认为,当天美元走强以及部分交易者采取获利回吐操作、卖出黄金期货,是黄金期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27日其他贵金属方面,3月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上涨28.6美分,收于每盎司17.136美元,涨幅为1.7%;4月交割的白金期货价格上涨1.6美元,收于每盎司983.3美元,涨幅为0.16%。

黄金价格按重量计算。在贵金属和宝石市场中有几种称重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个金衡制(TROY)盎司约等于31.10克;而一个常衡盎司约等于28.35克。黄金的价格按重量计算。这个价格为每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金价的上扬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货币价格。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政治、经济汇市、欧美主要国家的利率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对黄金储备的增减、黄金开采成本的升降工业和饰品用金的增减等都对其的走势均有影响。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对金价走势进行相对基本的判断和把握。

《资本论》:“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说明了黄金的投资属性,黄金成为长期以来都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投身FXCM环球金汇平台黄金、股指CFD交易行业中,黄金投资每个月高达三百亿美金成交量,说明它是一种独立的资源,黄金投资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投资保值和双向交易的产品,炒黄金亦可模拟交易,所以投资市场中存在着众多不同种类投资黄金类型。

投资理财没有包赚的,黄金当然也一样,类似股票一样。所以外汇和黄金交易毕竟是理财,基础知识还是需要的,而且并不是外汇和黄金交易公司都可以选择,也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可以盈利,所以准备或者说是入门知识非常重要。黄金代码一般是XAUUSD或者是GOLD。黄金投资入门是一个投资行为,黄金价格是判断黄金走势的一个辅助指数。

全球仍处于宽松的环境下,虽然各国QE频出,但对金价的推动却在衰减。做多氛围的积累须要一个累积过程。在2011年三季度,金价在仅约两个月的时间大幅投机上涨约30%以后,形成了极大的阶段性泡沫,并迎来了随后至整个2012年的总体休整过程。伴随金价在2012年自身的技术休整,以及各央行进一步释放货币,金银价格的泡沫即得到了技术性充分消化,也得到各央行信用货币注水的消化。信用货币泡沫增大了,金价即便有泡沫,也在消化或变小。

2013年,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将比2012年进行规模更大货币释放,以刺激经济尽快走出低迷。即2013年的信用货币扩张相对于实体经济增长或复苏,依然是一个信用货币泡沫大肆发酵的过程。我们正处于新一轮货币战争中心,而不是边沿。日本每月13万亿日圆的释放,近似2倍于美联储规模,是对货币战争的进一步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理由不看好历经充分休整之后的2013年金银市场。

1月4日的美联储纪要会议会议显示美联储对QE3的信心也并不强。仅仅是市场对美联储12月纪要感到意外的短期反应,相对于纪要,应更相信美联储在12月利率会议之后的直接声明。纪要说明美联储内部关于希望量化宽松达成目标的分歧在加大,纪要只是描述了这种分歧的存在,但结果依然是主张维持超宽松量化的力量占主导。、至少2013年,甚至2014年中期以前不用担心美联储会收缩宽松。如果将“纪要”形容为一篇记录12月美联储利率会议的叙事文章,那么12月利率会议之后的“声明”无疑代表这篇文章的“魂”或中心思想。

对12月“纪要”不理性反应,只是片面反应了相对于金市的利空部分。2013年1月美联储利率会议几乎完全重申了12月会议观点,且再度强化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门槛,即宽松至少将延续至美国失业率下降至6.5%,且通胀指标低于2.5%以前。尤其是对6.5%失业率的门槛强调。关于通胀指标,美联储曾表示可以适度容忍,相信这是真话,他们不可能表达出无视通胀的不负责任态度。

3季度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黄金的实物需求表现并不是很好,黄金协会关于实物需求的数据,主要来自珠宝与工业领域的消费与生产需求,特别是珠宝消费需求。此实物需求与黄金年矿产金供应一样,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指标。但还有一块实物需求具备极大弹性,那就是实物投资需求,一旦投资者发现投资黄金又可以产生明显赚钱效应时,又会刺激投资者购买金条、金币等制品进行投资,甚至首饰消费也会被进一步激化。故来自黄金协会的实物消费低迷需求不足为惧,那是因为投资者尚未发现2013年蕴藏的黄金投资价值,一旦发现,其必然井喷。

从2009年之后,主导金价走势的已经是投资需求,而不是首饰和工业用金等实物消费需求了。看待黄金市场基本面,盯紧全球信用货币泡沫的趋势相对于实体经济是在放大还是在缩小即可,同时还需关注黄金本身是否产生了明显的阶段性泡沫,这是投资黄金的“大道”。

2013年,黄金的实物需求与投资需求相较于今年会有很大的变化。一旦黄金的赚钱效应被发现,投资需求将远超实物消费需求,2013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尽管这种状况在2012年并未得到明显体现。

热释电催化原理

黄金赛道永远的机会......这是医药板块曾经在A股留下的烙印。然而风口轮流转,不知不觉间医药股已低迷了一年多,估值和机构配比双双创出近十年新低,龙头白马股也一度纷纷创出阶段新低!不过好消息是,三重底之后,部分细分赛道望迎来复苏,医药股也重返券商重点推荐行列。那么,是时候该上医药号这趟车了吗?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创2013年以来的近十年新低!而且,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持续低迷已超一年!医药行业估值已不到25倍,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医药这个昔日被市场竞相追捧的黄金赛道,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回调,当下已被贴上了估值底、机构配置底等一系列标签。

与此同时,医药股的投资价值也被券商反复推荐给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4月以来的反弹,新能源势头凶猛,那么谁会成为其接棒者,会是医药吗?三季度,机构会加大配置医药股吗?我们是否该准备上车呢?

阴差阳错的创新药ETF坚守者

2020年4月10日,银华基金创新药ETF正式上市。当日开盘价1.043元,收盘价为1.028元,最低价为1.021元,全天成交超过12亿元。

投资者老王(化名)则是在当日小试牛刀,购入了上千份。

在老王的记忆里,那时的医药正是牛市,被不少忠实粉丝称为永远的机会,那时市场流行一句话:如果说医药板块是A股的黄金赛道,那么创新药就是黄金赛道中的核心资产。

不负所望,在随后的4个月,创新药ETF成交价格于当年8月6日触摸到了上市以来最高点1.638元。不过,老王并没有选择卖出,医药向来是牛股的集中营,还想等等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10日,4860只A股自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排名前十五只股票中,共出现了云南白药、片仔癀、长春高新和恒瑞医药四只医药个股。

也许是买入的份额并不多,老王渐渐遗忘了账户中的创新药ETF,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持有创新药ETF两年多的坚守者。

截至2022年8月10日,创新药ETF的收盘价为0.975元,老王的这笔投资已产生了亏损。不过,面对医药股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超过一年的创纪录低迷周期,面对当下医药股持有者的脆弱心态,坐了三波过山车的老王却并不担心。

除了当下热门赛道新能源外,我觉得长期看医药始终都是朝阳产业,只是现在并不是风口,老王告诉记者。

对于当下的创新药,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接受电话采访表示,创新药之前受到市场、机构的关注,主要是大家看到药企有明显的产出效应。但是,后面市场发现创新药也会受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此外,市场也担心创新药的持续研发、产出能力。现在市场对创新药的看法过于悲观,因为创新药从研发到产出,需要时间成本,但该有的成果总会有的。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在微信上表示,目前A股投资者正在第一次完整地经历创新药投资周期。过去,我们认为创新药行业可能不具备周期性,会延续迅猛向上的发展势头。比如,2017年中国加入ICH,也使我们对创新药投资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当时,我们预估中国创新药会在5-10年的时间里走向世界。

在张弘看来,基于上述预期,中国的创新药投资出现了两个发展周期,包括实业上的周期和投资上的周期。第一是实业上的周期,中国真正的创新药崛起需要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波折。第二是投资上的周期,鉴于创新药市场预期良好,导致短期的泡沫,2020年创新药市场泡沫到达顶点,2021年创新药投资开始回落,后面导致了市场情绪的悲观。在国内需求状态下,创新药投资依旧是大的趋势。只是目前创新药是一个周期成长股,正在经历一定幅度的回调。最近,全球的创新药资产都在缩水,美股创新药也经了历史上最大的回调。

公募配置医药比例已创近十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TMT、金融地产和医药进入了主动偏股型基金减持的主力名单。从减持幅度来看,医药仅次于电子,成为减仓榜的第二位。

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整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58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主题医药基金中医药股的持仓占比为96.95%;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兴业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此前曾撰文表示,回顾来看,剔除医药基金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于2021Q4降到历史10年的底部水平,在2022Q1相对稳定后于Q2环比进一步下行。

毫无疑问,上述一连串的数据表明,医药板块总体处于超配,扣除医药基金后处于低配,远低于2014峰值持仓比例20%的水平。

确实,券商那边在提醒我们机构对医药的配置很低了。某公募基金经理电话中向记者表示。

而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医药板块基金持仓已达历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热点领域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CXO、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配置较为集中,但整体估值中枢同比已经大幅下移,处于近几年的估值最底部。

从个股来看,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续聚焦龙头。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数为207只,较2022年一季度末减少41只。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机构抱团现象依旧明显,超过10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13只,超过5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23只;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排名与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一致;从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三名股票分别为:九州药业、采纳股份、泰格医药。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受国内政策变动影响较小、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型企业。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与此同时,选择减持医药股的还不仅仅是公募基金,北上资金也选择了一致的动作。来自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发现,对比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和北上资金对各行业的加减仓比例来看,公募和外资均选择了同步减仓医药、银行、电子板块中的细分行业较多。

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对医药股配置创出新低,背后是医药股的持续低迷。

众多机构偏爱的药明康德(SH603259,股价94.51元,市值2795亿元),自2021年7月1日股价在160元/股上方上演一日游后,开启了下跌模式,今年2月中旬最低逼近80元/股,区间最大跌幅超过了47%。截至2022年8月11日,该股的收盘价为94.51元/股。

千亿疫苗龙头智飞生物(SZ300122,股价99.02元,市值1584亿元),曾在2020年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涨3.74倍,并于2021年5月17日盘中一度刷出了230.69元/股的历史新高。如今,尽管8月11日大涨6.55%,这只曾经的牛股当日收盘价也只有99.02元/股。

持续的回调也反映出机构对医药股不断减退的热情。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分析过去10年医药板块的机构持仓,配置意愿明显低迷的大概有4个时间段:一是2010Q3至2011Q1,二是2014Q1至2014Q4,三是2016Q3至2017Q3,四是2021Q2到当前。

那么,从上述时间段来看,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低迷已超一年,且持续的时间已超过前三次。

蒋秀蕾进一步分析称,总结来看,历史上前3次低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大部分时候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基金经理蒋秀蕾看来,第一阶段为:2010Q3-2011Q1,基金配置意愿低主要因为双信封为代表的招标限价政策。在此之前,2009年医保目录扩容带来了医药板块业绩整体加速,同时伴随全基医药持仓从不足5%快速提升至接近15%。而2010Q3安徽双信封的执行,开启了制度化的招采降价,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盈利信心的受挫。

第二阶段为:2014Q1-2014Q4,主要原因是高持仓集中度背景下的市场风格切换。医药自2012年起经历了一轮明显的配置提升(主要原因是招标限价政策纠偏以及卫生部投资政策推动,医药板块业绩自2012Q1见底快速回升)之后,全基的医药持仓水平已经达到了17%左右的历史极高值,而此时大盘逐步进入牛市环境,医药在当时仍然属于防御型板块,配置偏好开始快速下降。另外,2014年针对医药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也可能有一定原因(由GSK商业贿赂引发)。

第三阶段为:2016Q3-2017Q3。这一阶段是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阶段,同时叠加2015年以后医药板块利润增速边际有所下行。这期间的政策主要包括两票制、取消药品加成、一致性评价等等,对医药行业,尤其是流通、制药板块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这期间也是周期股表现较好的阶段,医药配置水平持续下降。

第四阶段为:2021年的5月份至今。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前期整个医药板块涨得比较多,也需要消化涨得过快的估值;二是,这两年市场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赛道上,医药行业的热度也有所降温;三是,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医药的行情,投资者对疫情常态化这一现象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博时基金权益三部基金经理张弘认为,2016年、2018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行情低迷的阶段。2016年的主要原因在于板块短期逻辑不清晰。经历了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的行情之后,医药直到2017年才重新找到新逻辑mdash;mdash;创新升级。而2018年是由于医保局推行带量采购,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长期空间出现争议。但市场在2019年马上聚焦于医疗创新+消费的大逻辑,板块重新回到上涨的趋势。

尚待东风:政策催化剂

而备受市场热议的是,除了机构底,医药股正在经历的还有估值底。

数据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申万医药整体板块估值中枢是37.62,最高值为2015年6月12日的74.37,最低值为2022年5月24日的22.66。

东莞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5日,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24.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位于67%的分位;相对沪深300整体PE溢价率为115.2%,处于行业2012年以来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中枢的54%分位。目前估值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二级市场上,医药行业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1-7月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为-23.1%。就单月表现来看,2022年以来申万医药指数也是涨少跌多,6月申万医药指数有所回升后,7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7.5%。

某券商资深医药分析师在微信上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医药确实是属于一个比较低估的时候,可能缺一个比较明显政策催化剂,但是从绝对的股价来说,从估值,从机构配置的比例来看,都是比较低的。

上车往哪里开?

现在医药股身上叠加的是三重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准备上车了呢?如果可以上车,目的地又该驶向哪里?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目前主流市场策略分析大都看好医药板块,主要原因是医药板块及其估值均处于近十年低位,宽基虽然有所加配医药板块,比例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消费医疗、科研服务板块估值较贵等。三季报行情与估值切换有望迎来共振。

蒋秀蕾则告诉记者,如果跟历史上做对比,从整个季度的维度来看,医药行业一共是有六次超配。六次超配主要的原因归属来自于行业整体的景气度的向上,还有自身的刚需属性带来的熊市避风港效应,比如说2008年的第二季度还有2015年的第二季度;第三个就是供给侧的大繁荣带来的高景气度和个股的增多。比如说2012年的第二季度和2019、2020年这两年。这六次超配也带来了行业自身的高估,但是医药行业跟消费品行业不同的是,有政策持续长期的影响因素。从现在往后看,医保局带量采购等政策对于国内医药行业影响越来越常态化。

纵观最近几年医药股牛市,投资者会发现其投资逻辑的主线,就是抓住主赛道的头部公司,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个股性价比显得更为重要。2022年6月开始,医药的修复过程似乎已经开启,但并不乐观。

未来医药投资可考虑四条主线,蒋秀蕾则是认为,第一条是政策,比如,中药,目前很多国企改革的标的集中在中药板块。过往,中药主要逻辑是提升估值,中药板块整体性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明显改善。现在来看,中药中的一些细分赛道出现了明确变化,比如中药配方颗粒、明星中药单品,未来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第二条是科技,目前反弹比较多的是小市值、大单品的公司。国内A股市场,创新药逐步从先前过于悲观的预期当中舒缓过来,目前已经出现了拐点。从中长期来看更关注,平台型、服务于创新药的公司、公司产品管线和大单品能够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公司。

第三条线是成长,也是最近医药反弹的主力,包括CXO、科研赛道眼科这样的耗材、医疗新基建。

第四条主线是复苏,比如流感疫苗、特色医疗服务、特色生物药等。这些品种先前估值比较低,有估值提升的需求。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大白马的新老变换带来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活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张弘称,未来,我们认为医药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医疗消费,符合历史发展,包括中药消费品、个人护理等,符合中等收入群体普遍能消费得起的消费。此类消费的崛起同样会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的机会;二是需要关注真正本土科技创新的含量,或者是一些国产替代配套的产业,比如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等;三是中国医药制造优势,如CXO里面的CDMO,包括一些低端制造,像原料药和简单耗材等。

张弘预测,在这三个方向上很可能会出现好的公司,能找到符合投资预期的未来5年的白马股。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请问什么是催化剂的SMSI效应?

产生正负电荷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化,在水溶液中将氢离子还原为氢气。热释电催化是一种很有前景但尚待发展的策略,其原理是是热释电材料在环境,冷热波动下通过产生正负电荷实现热能向电能的转化,然后在水溶液中将氢离子还原为氢气。一旦温度变化引起自发极化变化,其表面电荷就会释放出来。

黄金价格的涨跌和什么有关?

氢溢流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另一类重要的作用,即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常简称之为SMSI(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效应。当金属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上,如在TiO2上时,在高温下还原导致降低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这是由于可还原的载体与金属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载体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从而减小对H2的化学吸附能力。

受此作用的影响,金属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烃类的加氢、脱氢反应,其活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另一类是有CO参加的反应,如CO + H2反应,CO + NO反应,其活性得到很大提高,选择性也增强。这后面一类反应的结果,从实际应用来说,利用SMSI解决能源及环保等问题有潜在意义。研究的金属主要是Pt、Pd、Rh贵金属,目前研究工作仍很活跃,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对工业催化剂的应用尚待开发。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创近十年新低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黄金的涨跌和美元、通货膨胀、世界政治局势以及投机活动关系密切,只要看看这四者的变化趋势就可知道明年的金价肯定还会上涨。

美元和黄金一般呈反向互动,即美元涨,金价跌;美元跌,金价就涨。“布什连任使得人们对明年美国经济继续不看好,以美元为首的主要信用货币整体走弱,信用货币的积弱不振间接使得黄金成为最硬的‘准货币’,需求不断上升,其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她说。

其次,通货膨胀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也加速了国际金价的上涨。无情的通货膨胀以一种风卷残云的姿态侵吞着资产所有者的财富,其引发的价格风险立刻刺激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并使他们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黄金上。而且对于各国中央银行来说,合理调整外汇储备结构,适当偏重黄金储备也是保障储备安全的上上之选。“从一点看,黄金价格也将走入上行通道。”

此外,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性也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扬。对于国际金融市场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政治风险”。伊拉克战争虽然结束了,美英在伊拉克的麻烦却并没有因此减少,人质案件等反美恐怖事件接二连三地爆发,以及世界上其他各种地缘政治摩擦层出不穷,而资本总是在政治动荡时期选择最安全的“避难所”——黄金。“如果明年世界这些冲突不停止,黄金价格肯定会扶摇直上。”

当然,投机资本的炒作也将催化黄金的强力表现。在任何种类的国际金融市场里,投机资本永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国际黄金市场也不例外。投机势力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人为放大市场信号,制造欣欣向荣的市场景象,借此影响普通投资人的理性预期,进而吸引其加入狂飙“盛宴”。这种“羊群效应”立刻使得国际金价持续走强,将预期真正化为现实,投机资本也因此获得丰厚回报。然而,投机势力本就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其对国际黄金市场有多大影响力,其将在哪个具体高位抽身而退?“这些都无从知晓,但可以确定的是,投机对于金价走高一定是有所贡献的,而且将会在未来金价‘拐点’的形成中有重要影响。”

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创2013年以来的近十年新低!而且,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持续低迷已超一年!医药行业估值已不到25倍,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医药这个昔日被市场竞相追捧的黄金赛道,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回调,当下已被贴上了估值底、机构配置底等一系列标签。

与此同时,医药股的投资价值也被券商反复推荐给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4月以来的反弹,新能源势头凶猛,那么谁会成为其接棒者,会是医药吗?三季度,机构会加大配置医药股吗?我们是否该准备上车呢?

阴差阳错的创新药ETF坚守者

2020年4月10日,银华基金创新药ETF正式上市。当日开盘价1.043元,收盘价为1.028元,最低价为1.021元,全天成交超过12亿元。

投资者老王(化名)则是在当日小试牛刀,购入了上千份。

在老王的记忆里,那时的医药正是牛市,被不少忠实粉丝称为永远的机会,那时市场流行一句话:如果说医药板块是A股的黄金赛道,那么创新药就是黄金赛道中的核心资产。

不负所望,在随后的4个月,创新药ETF成交价格于当年8月6日触摸到了上市以来最高点1.638元。不过,老王并没有选择卖出,医药向来是牛股的集中营,还想等等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10日,4860只A股自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排名前十五只股票中,共出现了云南白药、片仔癀、长春高新和恒瑞医药四只医药个股。

也许是买入的份额并不多,老王渐渐遗忘了账户中的创新药ETF,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持有创新药ETF两年多的坚守者。

截至2022年8月10日,创新药ETF的收盘价为0.975元,老王的这笔投资已产生了亏损。不过,面对医药股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超过一年的创纪录低迷周期,面对当下医药股持有者的脆弱心态,坐了三波过山车的老王却并不担心。

除了当下热门赛道新能源外,我觉得长期看医药始终都是朝阳产业,只是现在并不是风口,老王告诉记者。

对于当下的创新药,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接受电话采访表示,创新药之前受到市场、机构的关注,主要是大家看到药企有明显的产出效应。但是,后面市场发现创新药也会受医保谈判降价的影响,此外,市场也担心创新药的持续研发、产出能力。现在市场对创新药的看法过于悲观,因为创新药从研发到产出,需要时间成本,但该有的成果总会有的。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在微信上表示,目前A股投资者正在第一次完整地经历创新药投资周期。过去,我们认为创新药行业可能不具备周期性,会延续迅猛向上的发展势头。比如,2017年中国加入ICH,也使我们对创新药投资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当时,我们预估中国创新药会在5-10年的时间里走向世界。

在张弘看来,基于上述预期,中国的创新药投资出现了两个发展周期,包括实业上的周期和投资上的周期。第一是实业上的周期,中国真正的创新药崛起需要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波折。第二是投资上的周期,鉴于创新药市场预期良好,导致短期的泡沫,2020年创新药市场泡沫到达顶点,2021年创新药投资开始回落,后面导致了市场情绪的悲观。在国内需求状态下,创新药投资依旧是大的趋势。只是目前创新药是一个周期成长股,正在经历一定幅度的回调。最近,全球的创新药资产都在缩水,美股创新药也经了历史上最大的回调。

公募配置医药比例已创近十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TMT、金融地产和医药进入了主动偏股型基金减持的主力名单。从减持幅度来看,医药仅次于电子,成为减仓榜的第二位。

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整理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58个百分点、1.53个百分点。主题医药基金中医药股的持仓占比为96.95%;扣除医药基金后,市场整体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为6.03%,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4.29、0.7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历史最低点。

兴业证券医药研究团队此前曾撰文表示,回顾来看,剔除医药基金的医药股持仓占比于2021Q4降到历史10年的底部水平,在2022Q1相对稳定后于Q2环比进一步下行。

毫无疑问,上述一连串的数据表明,医药板块总体处于超配,扣除医药基金后处于低配,远低于2014峰值持仓比例20%的水平。

确实,券商那边在提醒我们机构对医药的配置很低了。某公募基金经理电话中向记者表示。

而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进一步研究显示,医药板块基金持仓已达历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关热点领域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CXO、医药器械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配置较为集中,但整体估值中枢同比已经大幅下移,处于近几年的估值最底部。

从个股来看,公募基金医药重仓持续聚焦龙头。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医药个股数为207只,较2022年一季度末减少41只。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机构抱团现象依旧明显,超过10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13只,超过5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共计23只;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排名与持有基金数最多的前三名股票一致;从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来看,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前三名股票分别为:九州药业、采纳股份、泰格医药。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大的公司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受国内政策变动影响较小、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型企业。

与此同时,选择减持医药股的还不仅仅是公募基金,北上资金也选择了一致的动作。来自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的研究发现,对比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和北上资金对各行业的加减仓比例来看,公募和外资均选择了同步减仓医药、银行、电子板块中的细分行业较多。

公募医药持仓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对医药股配置创出新低,背后是医药股的持续低迷。

众多机构偏爱的药明康德(SH603259,股价94.51元,市值2795亿元),自2021年7月1日股价在160元/股上方上演一日游后,开启了下跌模式,今年2月中旬最低逼近80元/股,区间最大跌幅超过了47%。截至2022年8月11日,该股的收盘价为94.51元/股。

千亿疫苗龙头智飞生物(SZ300122,股价99.02元,市值1584亿元),曾在2020年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涨3.74倍,并于2021年5月17日盘中一度刷出了230.69元/股的历史新高。如今,尽管8月11日大涨6.55%,这只曾经的牛股当日收盘价也只有99.02元/股。

持续的回调也反映出机构对医药股不断减退的热情。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分析过去10年医药板块的机构持仓,配置意愿明显低迷的大概有4个时间段:一是2010Q3至2011Q1,二是2014Q1至2014Q4,三是2016Q3至2017Q3,四是2021Q2到当前。

那么,从上述时间段来看,2021年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意愿低迷已超一年,且持续的时间已超过前三次。

蒋秀蕾进一步分析称,总结来看,历史上前3次低配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大部分时候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基金经理蒋秀蕾看来,第一阶段为:2010Q3-2011Q1,基金配置意愿低主要因为双信封为代表的招标限价政策。在此之前,2009年医保目录扩容带来了医药板块业绩整体加速,同时伴随全基医药持仓从不足5%快速提升至接近15%。而2010Q3安徽双信封的执行,开启了制度化的招采降价,引发市场对医药行业盈利信心的受挫。

第二阶段为:2014Q1-2014Q4,主要原因是高持仓集中度背景下的市场风格切换。医药自2012年起经历了一轮明显的配置提升(主要原因是招标限价政策纠偏以及卫生部投资政策推动,医药板块业绩自2012Q1见底快速回升)之后,全基的医药持仓水平已经达到了17%左右的历史极高值,而此时大盘逐步进入牛市环境,医药在当时仍然属于防御型板块,配置偏好开始快速下降。另外,2014年针对医药领域的打击商业贿赂也可能有一定原因(由GSK商业贿赂引发)。

第三阶段为:2016Q3-2017Q3。这一阶段是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阶段,同时叠加2015年以后医药板块利润增速边际有所下行。这期间的政策主要包括两票制、取消药品加成、一致性评价等等,对医药行业,尤其是流通、制药板块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同时,这期间也是周期股表现较好的阶段,医药配置水平持续下降。

第四阶段为:2021年的5月份至今。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前期整个医药板块涨得比较多,也需要消化涨得过快的估值;二是,这两年市场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赛道上,医药行业的热度也有所降温;三是,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医药的行情,投资者对疫情常态化这一现象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博时基金权益三部基金经理张弘认为,2016年、2018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行情低迷的阶段。2016年的主要原因在于板块短期逻辑不清晰。经历了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精准医疗的行情之后,医药直到2017年才重新找到新逻辑mdash;mdash;创新升级。而2018年是由于医保局推行带量采购,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长期空间出现争议。但市场在2019年马上聚焦于医疗创新+消费的大逻辑,板块重新回到上涨的趋势。

尚待东风:政策催化剂

而备受市场热议的是,除了机构底,医药股正在经历的还有估值底。

数据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申万医药整体板块估值中枢是37.62,最高值为2015年6月12日的74.37,最低值为2022年5月24日的22.66。

东莞证券医药研究团队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8月5日,SW医药生物行业整体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约24.6倍,低于行业2012年以来估值中枢,位于67%的分位;相对沪深300整体PE溢价率为115.2%,处于行业2012年以来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中枢的54%分位。目前估值处于行业近十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二级市场上,医药行业经历了2019和2020两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1-7月医药指数涨跌幅均为负值,为-23.1%。就单月表现来看,2022年以来申万医药指数也是涨少跌多,6月申万医药指数有所回升后,7月申万医药指数下降7.5%。

某券商资深医药分析师在微信上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医药确实是属于一个比较低估的时候,可能缺一个比较明显政策催化剂,但是从绝对的股价来说,从估值,从机构配置的比例来看,都是比较低的。

上车往哪里开?

现在医药股身上叠加的是三重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准备上车了呢?如果可以上车,目的地又该驶向哪里?

东吴证券分析师朱国广认为,目前主流市场策略分析大都看好医药板块,主要原因是医药板块及其估值均处于近十年低位,宽基虽然有所加配医药板块,比例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消费医疗、科研服务板块估值较贵等。三季报行情与估值切换有望迎来共振。

蒋秀蕾则告诉记者,如果跟历史上做对比,从整个季度的维度来看,医药行业一共是有六次超配。六次超配主要的原因归属来自于行业整体的景气度的向上,还有自身的刚需属性带来的熊市避风港效应,比如说2008年的第二季度还有2015年的第二季度;第三个就是供给侧的大繁荣带来的高景气度和个股的增多。比如说2012年的第二季度和2019、2020年这两年。这六次超配也带来了行业自身的高估,但是医药行业跟消费品行业不同的是,有政策持续长期的影响因素。从现在往后看,医保局带量采购等政策对于国内医药行业影响越来越常态化。

纵观最近几年医药股牛市,投资者会发现其投资逻辑的主线,就是抓住主赛道的头部公司,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个股性价比显得更为重要。2022年6月开始,医药的修复过程似乎已经开启,但并不乐观。

未来医药投资可考虑四条主线,蒋秀蕾则是认为,第一条是政策,比如,中药,目前很多国企改革的标的集中在中药板块。过往,中药主要逻辑是提升估值,中药板块整体性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明显改善。现在来看,中药中的一些细分赛道出现了明确变化,比如中药配方颗粒、明星中药单品,未来业绩增速有望提升。

第二条是科技,目前反弹比较多的是小市值、大单品的公司。国内A股市场,创新药逐步从先前过于悲观的预期当中舒缓过来,目前已经出现了拐点。从中长期来看更关注,平台型、服务于创新药的公司、公司产品管线和大单品能够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公司。

第三条线是成长,也是最近医药反弹的主力,包括CXO、科研赛道眼科这样的耗材、医疗新基建。

第四条主线是复苏,比如流感疫苗、特色医疗服务、特色生物药等。这些品种先前估值比较低,有估值提升的需求。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也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大白马的新老变换带来了整个医药行业的活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张弘称,未来,我们认为医药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医疗消费,符合历史发展,包括中药消费品、个人护理等,符合中等收入群体普遍能消费得起的消费。此类消费的崛起同样会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的机会;二是需要关注真正本土科技创新的含量,或者是一些国产替代配套的产业,比如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等;三是中国医药制造优势,如CXO里面的CDMO,包括一些低端制造,像原料药和简单耗材等。

张弘预测,在这三个方向上很可能会出现好的公司,能找到符合投资预期的未来5年的白马股。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