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传今年迎来首个油价大幅下调,和我们关系大么?

2.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十二涨”,油价上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3.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网传今年迎来首个油价大幅下调,和我们关系大么?

国家宏观调控油价调整_国家控制油价时,如何应对降价带来的亏损

首个油价大幅下调,和我们关系很大。

先来看下下调的原因:

1、大家也知道,成本降低了,销售价格也会降低,同理反之;因为国际原油价格进行了下调,所以我国成品油价格也会调整,估计国家会补贴一部分,毕竟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国家会宏观调控;

2、油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的问题;刺激消费,由于疫情原因,好多国家的经济萎靡不振,出口的原油会降低关税或者下调原油出口价格,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好多工业设备、汽车等都离不开油!

3、俄和乌的冲突目前暂时放缓,且各个国家的原油储备放出,能源的后遗症慢慢变缓,也是给原油价格下调做出铺垫

油价的下调跟我们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油价上涨,其他消费也会降低,可以说影响到方方面面;

第一,油价上涨降低生活其他消费。比如,本来你又多余的钱可以外出改善改善伙食,出去玩耍,唱K等其他活动,但是油价涨了之后,你手持的可支配支出少了,多花钱了还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一环扣一环,最后就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了,贡献少了,GDP也少了,所以我们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份子;

第二,油价上涨也会影响供给。油价持续的上涨,有的人该囤油了,量只有这么多,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前天人怎么利用,最后导致这一供应量不足,而少部分的生意就没办法顺利的开展了,又影响经济,又营销GDP了;

第三,油价上涨影响预期。本来大家存了钱去买车,然而因为油价的持续上涨,导致大家都开始观望,担心买了车之后负担不起高额的油价。如此一来,本来想买车的人打消了买车的想法,货币的流通性也就降低了。

国内油价或迎来年内“十二涨”,油价上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国内油价实现12涨年内多次调整,涨的次数比下跌的次数要多,虽然现在有家公司在8块钱左右的程度还不算特别贵,但是人们也在考虑是否要转换一下自己使用车子的类型了。因为燃油汽车的使用成本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以前燃油的价格一直都算比较稳定6块钱左右,并不是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准备快速上涨的时候,而是那时候股燃油汽车仍然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主流,必须是要让燃油的价格得到有效的调控。所以国家宏观调控方面下了很大的力度,将那个东西的价格压下去,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就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去调控原油的价格,让它的价格能随着市场的真实变化而变化就可以了,顺其自然。

那给人们的一些想法就是让他们觉得燃油汽车好像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了,现在那些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是不可以考虑,虽然新能源汽车跑长途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续航焦虑,比如说充电的时候耗费时间比较久,跑得越快越费电,他不适合用来跑长途,但是大部分人开车他不跑长途啊。只是每天正常上下班的通勤这种中短距离的通勤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更占据优势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启动速度比燃油汽车要快得多。

所以对新能源其实不必过于排斥,该买就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性价比不错的混动车型,就是那种插电式混动使用充电作为驱动也可以,只不过续航里程基本就是100公里左右,使用电作为辅动。比如说,短途起步的时候用电机作为驱动,可以让油耗从8个有9个有下降到三个油左右,节省一半的燃油消耗,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过渡选择。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成品油的消费需求也快速攀升。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成本油定价经历了由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建国以后,在经济体制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统一制定与管理。随着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成品油定价方式发生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这标志着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开始。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微博]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2000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跟随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进行调整。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这一阶段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调整的规律化容易引起更多市场投机性。

2003—2008年,成品油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这次定价机制的调整,尽管缓解了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但是违背市场化原则,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并引发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此次改革,加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调整周期过长,价格调整变化难以跟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遭到不少市场人士与专家的质疑。

2013年后,进入到国内成品油改革的第四个阶段。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机制体现的成本定价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利润,但是并未能反映出国内的实际供需形势,这一点仍有待完善。